發生詭異的事要打電話給誰?!《魔鬼剋星》系列作品統整專題


魔鬼剋星今年將會有新電影,雖然個人相當好奇這次電影,到底是世界觀重啟呢?還是會延續世界觀呢?畢竟預告開頭講的像是後者,但畢竟導演一開始就說是重啟(或許是政策重啟),所以到時我們就進電影院見真章。不過在新電影上映前,我先帶大家來看看系列作的統整吧,但要注意的地方是,本篇寫出來的漫畫、卡通與電玩,都是被官方認可為正史的才會介紹,沒有的就沒出現在這篇文章裡。

魔鬼剋星
Ghostbusters(魔鬼剋星),1984年推出,整個系列的起點,電影第一部作品,經典性質之高不在話下。Peter Venkman(彼得·威克曼)、Raymond Stantz(雷蒙·史坦茲)、Egon Spengle(伊根·史賓勒格)三個任職於大學擔任教授的博士,因專研超自然但都沒啥進展,結果被取消經費而遭校園趕出,自創了魔鬼剋星公司品牌提供民眾抓鬼服務。

結果一位名為Dana(黛娜)的女性表示自己家冰箱會連結到異世界,而且周遭不斷提到了一個叫做Zuul的名字。根據三人調查,這是一個早期部分民族崇信的神祗,一段時日後,眾人發現了Dana所住的公寓並不單純,原來當年的建築師即是信奉Zuul信徒,他讓房子搭建得能夠聚靈。

Dana和鄰居都被附身,魔鬼剋星又因政府單位找碴而入獄,同時許多被抓的鬼怪都被放出來,市長便因為沒有其他人能解決而放了四人(這時已經有新成員Winston Zeddemore/溫斯頓·雷德莫爾的加入)。在收服眾多鬼怪,以及對抗造型像米其林娃娃的巨大棉花糖人,魔鬼剋星終於拯救整個紐約。
魔鬼剋星2
Ghostbusters II(魔鬼剋星二),1989年推出,整個系列第二部,延續上一集的五年後,魔鬼剋星雖然五年前是英雄,但五年後的現在因為破產被迫停業,還被政府下令不准調查超自然現象,大家開始忙於各自的新工作,彼得跟黛娜的戀情也分了,女方現在成了單親媽媽,養育兒子Oscar(奧斯卡)。

然而奧斯卡身邊不斷有怪事發生,魔鬼剋星再度歸來協助,但結果因違反禁令被抓,剛好有兩個鬼怪出來作弄遭到當場制伏,於是魔鬼剋星又可以營業。接著他們查出是一個名為Vigo(維果)的巫師,想要藉由奧斯卡的身體,再度回歸到人世間,於是產生大亂,所幸魔鬼剋星在自由女神像的幫忙,讓維果無法利用奧斯卡,而彼得跟黛娜也準備複合(接漫畫或者電玩)。
魔鬼剋星 動畫版
1986年推出的電視卡通-The Real Ghostbusters,簡稱RGB,故事每一集都採用不同的美國靈異故事和鬼怪,相當有趣和非常有文化性質,也讓電影沒什麼戲分的配角,在某些集數擔任主角,甚至在第四季為了迎合小孩市場,標題變成Slimer! and the Real Ghostbusters,Slimer就是圖中綠色那位,吉祥物的存在。

所以從第四季開始,故事就從半小時延長到一小時,Slimer戲份更多讓劇情變得更歡樂,也講述更多四個主角的過去生活,像是學生時代、小孩時代等,這也是為何製作群說"這卡通可以當作獨立的世界觀,卻也能當作跟電影同世界觀",因為卡通劇情都單元劇,要跟電影連結也不會有矛盾,又能補完設定。


為何這部卡通在Real這個字眼要特別強調呢?主要是因為同年也有另一個不同作品,但卻由Filmation製作的同名卡通。可你別以為是他們看見電影熱潮而抄襲,這部卡通是改編1975年的靈異喜劇影集Ghostbusters。這主要是因為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當時命名的時候,忘記1975年有人用過一樣的名字了,於是哥倫比亞就以五十萬美金加上1%的利潤買下名字的使用權,原本Filmation想要進一步合作替電影版作卡通。

不過哥倫比亞公司不想,改跟DIC娛樂企業合作,於是Filmation就推出自己版本的。晚出的哥倫比亞公司為了區別,於是就加了Real這個字眼,之後美國的卡通粉絲就將兩部分別稱之為RGB跟Filmation’s Ghostbusters。
魔鬼剋星 動畫版續集
在1997年,RGB的系列作續集-Extreme Ghostbusters(以下簡稱EGB)推出了,已經過了11年之久,原始四人組中只剩伊根•史賓勒格留下,他決定要吸收新人組成新世代的魔鬼剋星,因此還擔任導師的角色。

為了配合當時的風潮,新的四名主角都是跟社會格格不入的角色,但卻願意振作抵抗社會的不公,也透過處理超自然事件討論許多社會議題,因此這部卡通被譽為成功的續集代表作。我最喜歡的,就是原始四人組到齊,展現經驗和各自傳授新角色心得,讓傳奇傳承下去的氛圍。
魔鬼剋星 漫畫版
魔鬼剋星的漫畫從1988年開始,當時漫畫版權是給NOW!和漫威兩家共享版權,前者負責美國市場,後者透過自家的英國分部Marvel UK來負責歐洲市場,兩者的故事內容都一樣,沒有因為出版社不同而不同。但劇情上大多改編自卡通與電影,細節上有配合漫畫媒體做改良,所以並沒有算在正史內,直到IDW在2008年拿到漫畫版權才有算在正史。

IDW漫畫是延續電影劇情後的續集故事,一開始只准允許推出一些短篇,直到2011年才開始獲得能長期連載。而比較有趣的,魔鬼剋星有跟IDW其他版權作品的漫畫來進行互動,如忍者龜、X檔案,以及星際終結者,而且這些合作共演故事寫得都非常好,融合兩邊特色,因此增加許多新原素在裡面。

IDW漫畫出現了所有魔鬼剋星的角色,並將其統整成一條時間線(類似他們對於變形金剛的做法),包含了上述介紹的兩部卡通系列,以及下面要介紹的電玩角色們,而且更介紹將抓鬼業務擴到了全世界,因此有不同國家的鬼故事被拿進來引用,增添了更多的原創鬼怪角色。

魔鬼剋星 電玩
電玩方面是從1984年配合電影時就有推出了,大多是直接改編電影和卡通情節,並沒有算在正史,目前有算在正史的,就是推出原創劇情的2009年Ghostbusters: The Video Game(以下簡稱GB:TVG),以及2011年Ghostbusters: Sanctum of Slime(以下簡稱GB:SOS)兩款而已。

GB:TVG時間點設定在電影第二集兩年後,也就是在1991年的感恩節,眾人開始訓練新來的菜鳥(玩家),結果過程中發生意外,許多鬼怪在感恩節出來鬧事,於是四位主角加上玩家就要去收服。由於故事是延續電影,所以電影兩集出現的鬼怪全都有登場,玩家能體會抓棉花糖人等知名角色,因此彷彿像是玩家在操控重現的電影劇情,因此獲得相當大的好評。
魔鬼剋星 電玩續作
GB:SOS雖然是前一款遊戲的續作,但卻是設定在兩年前,也就是跟第二集同年的1989年,是第二集事件後不久。敘述2000多年前,在一個將來會成為曼哈頓的島上,一群崇拜著邪神Dumazu的邪教徒,參予了他們的神其葬禮,並將神器Relic of Nilhe分成幾塊,認為時候到了將齊聚集就能復活Dumazu。

到了1954年,其中一塊碎片就放在博物館,一位叫做Ismael McEnthol的人,被這邪惡的惡夢弄到崩潰送往精神病院,而在電影第二集登場,想要追求黛娜的博物館館長,也因為第二集的事件送往同一家精神病院,而跟 Mcnthol變成朋友,藉此獲得碎片重新喚醒邪神Dumazu,於是魔鬼剋星帶領四個新兵一起阻止。


這是官方給予的時間表看法,總共有四條,過幾天我會在我粉專介紹Canon的意思,目前各位可以當作魔鬼剋星有四條官方故事發展線。S!就是指卡通RGB第四季改名的標題Slimer! and the Real Ghostbusters。

- IDW Comics Canon包含了電影兩集、2009年的電玩,以及自家的漫畫故事。

- Movie Canon包含了電影兩集,以及2009年的電玩。

- All Canon只有不包含IDW漫畫,其餘的正史都算在此時間線中。

- Animated Canon,包含電影兩集、RGB、S!,以及EGB。

所以各位可以知道,四條正史線一定包含電影,畢竟電影兩集是無法動搖的基礎,每條正史線都是以此兩集的故事為基礎再延伸。那為何All Canon不包含IDW的漫畫劇情呢?不是說IDW漫畫有登場所有魔鬼剋星的角色嗎?

是的,IDW漫畫雖然網羅了電影、卡通以及電玩三方面的角色,但為了漫畫長期發展的方便,他們角色的發展都跟卡通與電玩完全不一樣。舉個例,比爾·莫瑞飾演的彼得·威克曼博士,這名角色的發展不論在哪條時間線,一定有電影兩集的經歷,之後就要在四條中選擇一個來進行發展。

對於彼得•威克曼博士這名角色來說,電影前兩集的經歷,粉絲會稱之為Primary Canon History(主要正規歷史),而要分岔選擇的,通常會稱之為Secondary Canon History(次要正規歷史),都是正史故事,只是你要選擇哪個方向而已。至於對於卡通或者電玩原創角色來說,卡通和電玩才是主要正規歷史,因為這些媒體才是他們第一次登場的舞台,而IDW漫畫才是次要正規歷史。

為了讓讀者清楚知道IDW的時間軸只承認電影兩集與電玩,在某次漫畫故事的安排下,IDW跟RGB兩個系列的魔鬼剋星,進行了"跨世界"的交流,並用漫畫和卡通各自不同的藝術風格,好讓讀者能清楚分辨兩邊的成員。
延伸閱讀:
Screen Fandom
>>> 點此看更多精彩的『魔鬼剋星』主題玩具與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