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PlayStation 高層吉田修平近日在一場 Podcast 節目訪談中,針對索尼互動娛樂(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LLC;簡稱SIE)與任天堂之間的關係發表看法。
吉田修平受邀參加知名節目《Kit & Krysta Podcast》,在訪談中提到:「任天堂吸引了大量年輕族群進入遊戲圈,而這些人隨著年齡增長,可能會轉向更成熟的平台,例如 PlayStation 或 Xbox。」後來他也補充道,索尼一直以來對於任天堂始終保持高度敬意,並認為任天堂的成功對整個產業而言是正向的發展。
另外,更引發討論的是吉田對「競爭者」的界定。他表示,索尼真正視為競爭對手的是微軟的 Xbox,而非任天堂。他說:
「Xbox 採用與 PlayStation 類似的高效能硬體,遊戲風格也更為成熟;而任天堂則走的是家庭娛樂取向,更注重朋友與家人的同樂,並非技術導向。」吉田表示,在索尼內部做市場分析時,任天堂甚至「不會出現在報表上」,因為雙方在核心目標上差異極大。
不過,「成熟」這一詞語的使用,立刻引來熱議。事實上,任天堂平台多年來早已支援眾多「限制級」作品,如《毀滅戰士》(Doom)、《惡靈古堡》(バイオハザード)與《巫師3:狂獵》(The Witcher 3: Wild Hunt)等大作也都曾在 Switch 上推出。而「成熟」究竟是指遊戲內容的暴力與黑暗,還是更深層的敘事與主題,仍是一場長年未解的文化辯論。
這番言論迅速引發熱議,特別是其中對「成熟系統」的定義引起不少爭議。事實上,任天堂平台多年來早已支援眾多「限制級」作品,如《毀滅戰士》(Doom)、《惡靈古堡》(バイオハザード)與《巫師3:狂獵》(The Witcher 3: Wild Hunt)等大作也都曾在 Switch 上推出。而「成熟」究竟是指遊戲內容的暴力與黑暗,還是更深層的敘事與主題,仍是一場長年未解的文化辯論。
部分評論認為,吉田的說法延續了索尼互動娛樂長年來對遊戲定位的語言——將 PlayStation 視為「成長後的進階選擇」,而將任天堂定位為入門平台。儘管這種說法或許具有其市場邏輯,但也容易讓人忽略任天堂作品如《薩爾達傳說》(ゼルダの伝説)、《異度神劍》(ゼノブレイド)等具備成熟主題與創新設計的價值。
儘管吉田修平雖已不在索尼任職,但他長年作為 PlayStation 形象代表,他的言論仍具有相當參考性。此番發言一方面肯定任天堂的市場定位與影響力,另一方面也再次顯示出索尼對於用戶群轉換的期待與戰略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