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的革新備受世界關注,不論是生成圖像、影像製作、智慧對話以及作業,越來越多人嘗試使用,用途也越來越廣。像是常見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就非常泛用,先前甚至有日本網友拿來幫忙寫履歷表應徵工作還成功面試入取引發話題。
不過也因為 ChatGPT 的風行,讓部分民眾沉迷與跟 AI 互動,甚至依賴成性,也衍生出不少問題發生。
日本哲學家清水高志在 X 上指出,有人聲稱「跟 ChatGPT 對話到最後發病」,讓他聯想到以前有人玩太多碟仙(日本稱「こっくりさん」)結果精神狀況出問題,兩者在本質上可能有些相似。
他也指出 : 「就像法國文學批評家、人類學家吉哈爾(René Girard)、提出的模仿慾望(mimetic desire,désir mimétique),人跟 AI 這樣一來一往的自言自語過程中,會慢慢把妄想『實體化』,這其實很危險。」
另有網友表示,這類 AI 對話工具常給人強烈的「被理解」、「被肯定」的感覺,甚至會讓人誤以為自己發現了內在的神性,自我膨脹到產生混亂。也呼籲:「心理健康的工具固然方便,但也該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至少要提醒大家注意:不要只活在自己跟 AI 的世界裡。」
清水也補充,有精神科醫生就警告過:「這種自我對話如果沒跟人分享,長期下來是很危險的」
也有網友表示:「會發病的可能就是因為 ChatGPT 都會說好聽話,妄想更容易變本加厲。」也有人說:「太會附和(擦邊球)了,雖然很方便但也有點毛毛的。」
還有人為此特地下指令:「請不要對我講場面話,儘量從批判性角度講話!」結果雖然還是有點在附和,但觀點多了,還是頗有參考價值。尤其對那些情緒比較脆弱、感受力比較強的人,AI 對話根本像一面「心靈投射鏡」,有些人會分不清現實。
更有人抱怨 :「我前男友甚至幫 ChatGPT 取名字,還當成幻想朋友,講話還會把它當成真的人提到……我真的開始擔心他是不是出問題了。」
此外也有網友指出,他朋友現在動不動就把所有煩惱都丟給 ChatGPT 問像是心靈導師一樣,結果自己要聽對方抱怨的次數反而變多:「說真的,我也有點擔心會不會變成依賴。」
( 過去我們也曾撰寫過日本 X 出現情侶因為 ChatGPT 吵架引起網友熱議的文章 )
另一位網友感嘆:「身邊就有不少人會說:『最近我都是跟 ChatGPT 聊天,它算是我朋友吧』,通常這些人都蠻容易情緒崩潰+完美主義,很容易被這種 AI 特質所淪陷。」」
隨著 AI 對話工具越來越普及,無論是 ChatGPT 還是其他類似服務,「與虛擬對話」帶來的心理影響雖然可能只是小小群體,但也是不能忽視的新議題。
新聞來源: tog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