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吉卜力電影《神隱少女》在全球長年人氣不墜,甚至在美國也深受喜愛。不少人認為,這是因為片中有濃厚的日本文化元素,例如湯屋、白龍等角色設計,讓美國觀眾感受到「異國情調」。
不過近日日本 X 上有網友分享,看過美國劇評跟演員對《神隱少女》的評價後,大幅改觀所謂日本風情的思維,反倒是一部能找到和自己人生重疊部分的作品,這樣的分享也引起日本網友熱議。
這是源自《紐約時報》舉辦的「21世紀百大電影」評選,邀請超過 500 位導演、演員及影評人,票選出 2000 年以來最棒的電影。《神隱少女》自然榜上有名,還是演員 & 導演蘇菲亞·柯波拉 ( Sofia Coppola ) 的私心最愛之一。其他如恐怖大師史蒂芬·金也 ( Stephen King ) 參與票選,內容話題性十足。
美國演員約翰·特托羅 ( John Turturro ) 表示,《神隱少女》之所以能打動人心,是因為:「這是一部任何曾在百貨公司或人群中走失、找不到爸媽的小孩,都能立刻進入故事的電影。」
這句話讓日本網友こりま ( @korimakorima ) 深有所感,他在 X 上 Po 文寫道:「原本以為是因為畫面很日本才受歡迎,沒想到真正打動人的是那種『突然失去依靠』的感覺。全世界的孩子都有在人群中一瞬間找不到爸媽的經驗,那種不安的情緒,其實我們長大後也沒真的忘掉。」
他認為,正如同我們在看印度片或美國片時,常常能從中找到和自己人生重疊的部分,美國人看《神隱少女》時,也是在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共鳴。
這則貼文引發廣大迴響,有人分享自己小時候在夏日祭典走失,至今仍記得那種心慌感;這種事情雖說不是每個人都發生過,但只要能產生共鳴,就能有很強的代入感。
也有網友分享,美國人氣歌手怪奇比莉( Billie Eilish )就曾公開表示自己超愛吉卜力電影,還寫了一首歌叫《Chihiro》放進專輯。不過,她的哥哥兼音樂製作人卻透露,小時候看見《神隱少女》中爸媽變豬的那幕被嚇壞,至今仍對這部作品感到不適。
其他網友則指出,《神隱少女》打中的是「自由與不安並存」的成長心境。離開父母的懷抱,固然象徵無限可能,但也伴隨不確定和孤單感。這樣的主題,不只出現在《神隱少女》,像是美國電影《小鬼當家》、《伴我同行》等經典作品也都描繪過。
此外,有網友延伸討論「神隱」的意涵指出,日本傳統觀念中的「神隱」與一般失蹤不同:被神隱的人有時會突然自己回來,對於消失期間的記憶卻很模糊。甚至有「被白衣美女帶去玩」的常見說法,有人開玩笑說這其實是一種美麗又神祕的山神形象,是日本社會中常見的都市傳說。
《神隱少女》不只是一部講述奇幻世界的動畫,它之所以在世界各地受到喜愛,當然受喜歡的原因有百百種。不過這次透過美國演員約翰·特托羅的看法,因為它真正觸碰到了一種全人類共通的記憶——那個在人群中失去方向、卻又不得不往前走的瞬間。
這不只是日本的故事,而是全世界孩子們都懂的情感。正如網友所說:「我們都曾是那個在人群中找不到爸媽的小孩。」,或許的確是一個非常讓人共感的要素之一。
新聞來源: tog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