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刀後來到底怎樣了?」所有看過《一刀傳》連載的讀者,心裡恐怕都有這個疑問。
九零年代的台北,一名小混混意外穿越,和明末的大俠互換身分ーー1990年正式連載的《一刀傳》,因為刊載的《星期漫畫》雜誌停刊,兩個陳一刀在讀者的記憶中,永遠被留在對方的時空。
但,作者陳弘耀其實不是不畫了。直到2015年陳弘耀意外逝世為止,他一直畫到了最後一刻。
所以陳一刀後來到底怎樣了?如果你也好奇,歡迎一起來看《自由‧穿越 陳弘耀》紀念特展,以及這篇揭開幕後故事的策展專訪。
(圖/展覽地點「臺灣漫畫基地」大門。)
從台北車站旁的商場走出來,過個馬路,就像馬上穿越到不同的世界。華陰街的景色樸拙,空氣聞起來有懷舊的味道,坐落在這的台灣漫畫基地,離陳弘耀的老家走路不到五分鐘。
走進基地大門,視線順著樓梯向上延伸,看見的是陳弘耀生平第一次公開的作品《末日》。那時1981年,他才高二,即使是就讀漫畫家輩出的復興美工,當年畫漫畫也得偷偷進行、用計騙過老師才能發表。
(圖/《末日》的時空隧道。)
穿過《末日》到展廳內,作品和手稿一一被巧妙安排在我們眼前。
展場看得到大魄力的《大西遊》、《一刀傳》原稿,還有陳弘耀自籌提案,但無緣公開連載的超精美武俠漫畫《赤狐》。
《一刀傳》裡那隻可愛的狗狗來福後來怎麼了?這裡也有答案。
(圖/展廳一角,畫框內展示出的都是陳弘耀手稿,能看見繪製當下的一切細節。)
同時,這裡也展出陳弘耀更多不同面向,風格和節奏全然不同的漫畫、插畫,令人驚訝全部出自同一人之手。無論原本是否認識陳弘耀,只要親歷其境,就能感受到他生命的多變和時空轉換。
策展人說,所以陳弘耀絕對有穿越的能力啊。「他絕對是自由的,沒有任何一個東西可以限制他。」
(圖/《時間遊戲》展區,每篇故事都有獨自的表現方式。)
展覽的策展人鄭詠中(Amigo)女士,同時也是陳弘耀生前的經紀人兼妻子,於公於私,都是最最了解陳弘耀與他作品的夥伴。但要辦這樣一場紀念陳弘耀離開十年的展,依然不容易。
契機要回到2022年,台灣歷史博物館漫畫籌備小組(某程度上是今日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處的前身)拜訪陳弘耀的工作室,除了採訪鄭詠中外,也提議以「社群檔案(community archives)」這個檔案學方法,將整個工作室編目建置起來。
陳弘耀留下的東西真的很多,經過一陣大工程,建了超過3000件檔案。
物件編目變得清晰,是能夠辦展的關鍵之一,但情感上的結更是難題。
逝世十周年辦一場展,好像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鄭詠中起初會有一種近鄉情怯的感覺。
「十年」聽起來那麼重大的事情,而鄭詠中長期在陳弘耀身邊看著他創作、更是一起打拼的戰友,有些稿件光是去觸碰,大量的回憶都會一湧而入,那種哀傷讓人難以承受。
不過,鄭詠中特別提到,聽起來陌生的社群檔案方法,最後成為了順利策展的助力。
她說這個系統非常科學、非常不人性,當你整理一個東西,它會牽扯對應到另一個、另一個對應到再另一個……簡直是無窮無盡、沒有邊際的宇宙黑洞。
按照系統整理檔案超級痛苦。但她身上沒有逃跑的機制,她自嘲說是傻傻地一直做。
可是奇妙的是,隨著建置整理到某個程度,那些原本連結在作品上的哀傷或沉重、情感上的東西,像解咒一般地逐漸消融了。
(圖/來自陳弘耀工作室的筆筒,每支鉛筆都用到了最後。)
鄭詠中的角色從專業經紀人暫時變為策展人,她試著像以前支持其它創作者一樣地支持自己。
而放下「十年」的枷鎖,也跨過那些悲傷,鄭詠中試著去辦一個最誠實的展。
從籌備過程的困難和突破,到那些難過的情緒,再到走出悲傷,她說這些都是無法在展場隱瞞的事情。所以鄭詠中跟自己說,就來寫一個只有她能寫出來的展覽論述。
(圖/展覽論述牆,也藏有一些秘密展件。)
對觀展者來說,在那裡不只可以看到打從小學就不甘箝制的陳弘耀,也能從鄭詠中的句子、以及現場的展出作品中,親身感受到陳弘耀為什麼有著穿越的能力、又為什麼展覽會以「自由‧穿越」題名。
現場的展件是精選再精選而來,每個展件都蘊含著策展人的意圖。
就像迪士尼動畫對兒時的陳弘耀意義重大,他一年一度能進戲院看卡通長片時會坐一整天,一直看到所有畫面都看進腦袋裡為止。《大西遊》的選件有的就反映了從迪士尼卡通轉化來的動態分鏡,有的反映善惡二元對立的角色設計。
鄭詠中也讓觀展者可以比對陳弘耀的分鏡稿和完稿。《機械‧人》這部短篇最初在1983年就創作完成,陳弘耀在2011年重新畫了一個連分鏡都一模一樣,呈現的風格卻完全不同的版本。在現場,就可以看到這個前後時隔28年的對比。
(圖/1983與2011年的《機械‧人》對照呈現。)
(圖/1983年的《機械‧人》扉頁,同時也被收錄進這次展覽周邊的「穿越筆記本」裡。)
至於插畫展區,看得到和漫畫完全不同的邏輯與敘事,也能感受到陳弘耀後來畫《時間遊戲》,是吸收了多少養分後的厚積薄發。
鄭詠中笑說,她一開始真的什麼都想放進去,但轉念一想,逝世十週年特展不是終點,更可以是讓現在的世界重新認識陳弘耀的開端。
她特別提到《一刀傳》的某個選件,《一刀傳》故事在此停止,那是很多刀迷心中的遺憾。她想,所有的刀迷都想問說陳一刀過得好不好?而這個選件則是,可能她也還想問陳大哥:你在另外一個世界過得好不好?
(圖/臺北一刀在明代被當作偷馬賊擄去,選件最後是小燕子打開籠子的一幕,像是在問:「你好嗎?」)
當年的《一刀傳》被迫嘎然而止,而陳弘耀和他的其他作品也命運多舛。
陳弘耀確實不是不畫,只是畫出來的東西無緣發表。除了《一刀傳》腰斬是因為連載平台《星期》漫畫週刊停刊外,像這樣雜誌改版或忽然收掉的、都已經畫好了卻因為不可抗力刊不出來的、甚至是剛好新連載刊登當日遇到蔣經國逝世,全國禁止娛樂活動於是連載直接被取消的......陳弘耀光是在三十歲以前,就遇到八次這樣的事情。
鄭詠中笑說陳大哥「只有實力,沒有運氣」,但這句話由攜手打拼一輩子的戰友說出口,語句間都是對他才華與美好靈魂的不捨。
可是,即使長篇連載比想像中更辛苦、更痛苦,鄭詠中也說,「我相信他做《大西遊》和《一刀傳》的時候是快樂的」。
畫雜誌連載的代價是,就連阿嬤在加護病房快要離開了、眾多漫畫家朋友都來幫忙趕稿,但仍要為了不開天窗,繼續畫到最後一刻。但鄭詠中說:「他絕對不後悔、他們絕對不後悔」。
即使是那樣嚴峻的情況,鄭詠中說,一起工作、生活這麼多年來,陳弘耀從來不會交一個糟糕的東西出去,他要準備最好最完善的成果給讀者。
這樣的堅持,只能說是出於喜歡和愛了吧。
「每個人都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情,這個世界就是最好的世界」。這句話,竟然是陳、鄭兩人第一次正式會面時,陳弘耀說出的話。當年的公務採訪中,鄭詠中感覺眼前的人像個老文青,但陳弘耀認真解釋,就像如果是很喜歡做麵包的人,他做的麵包會是最好吃的麵包,他不會為了欺騙、為了賺錢而做。
那是一種美好單純的想像,但兩人在一起之後,走過太多事情,鄭詠中反而也深有同感ーー
ーー「喜歡會支撐著我們、支撐我們走到我們想要去的地方」。
(圖/立體化的「空中小人」,原本是陳弘耀沒有結果的創作之一。)
對漫畫的熱愛造就了漫畫家,展覽同樣要聚集許多人的喜歡才得以完成。
十週年的展覽是一個開端,鄭詠中說這不只是一個好看的展,更希望能讓人意猶未盡。
陳弘耀的作品一路來到當下這個時空,就像「空中小人」這次變成了立體展品,未來一切都還有更多的可能性。
※
《自由‧穿越 陳弘耀》:陳弘耀逝世十週年紀念特展
展覽期間:2025/8/5-2025/8/24
展覽地點:臺灣漫畫基地(103台北市大同區華陰街38號2樓)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 10:30 – 20:00(週一休館)
展覽簡介:臺灣漫畫家陳弘耀(1964-2015),以《一刀傳》古今穿越漫畫為最著名代表作品。出生於戒嚴時期的陳弘耀,對各種箝制感受強烈,本展以「穿越」為概念,期透過本展、穿越陳弘耀,穿越作品所經歷的時空,穿越內外禁錮,達到無限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