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漫威影業)
漫威影視宇宙的第四、五階段的作品,製作水準特別參差不齊、群眾的關注度下滑,是多數人早就意識到的事,很多媒體和影迷都已經分析過背後相關的因素,但《華爾街日報》(WSJ)日前又刊出了一篇專題報導,揭露了四、五階段的作品產量大爆發,是如何拖累了漫威影業的品質控管。
《華爾街日報》首先指出,這波效應的最源頭,是因為漫威影業總裁-凱文費吉(Kevin Feige)當初答應了迪士尼影業要求漫威為 Disney+ 提供更多作品的計劃,而他之所以答應,一方面是因為他想講更多故事,一方面則是他想盡力向迪士尼展現高度配合的態度。
(圖片來源:華爾街日報)
但隨後緊接而來的大量動畫、影集、電影企劃,很快就佔滿了費吉的行程,他同時要監督所有項目,替它們做重大的最終決策,但由於項目太多,各劇組的部門連要爭取和費吉討論的時間都變成極大的挑戰。
近五年在漫威工作過的前員工爆料,這導致很多劇組常常花費好幾週的時間去完成費吉評估後決定捨棄的方案,然後又幾乎沒時間再去做他要求的更改,因為這中間的溝通流程太緩慢,費吉要很久才會收到、或才有時間過目劇組呈報的內容,而等到他終於給予回覆,製作團隊很可能已經來不及做調整。很多時候,焦急的員工還會在公司的走廊上追著費吉得到他的答覆。
(圖片來源:洛杉磯時報)
《華爾街日報》也提到,漫威除了會像之前所宣佈的一樣,減產作品以避免觀眾對漫威的品牌疲勞,也會降低影集和電影的劇情連結,這一方面是為了讓觀眾更容易理解劇情,亦是讓費吉能夠更專注管理電影方面的業務。從明年開始,漫威平均一年只會推出一到兩部真人影集,而且他們也已提前預訂某幾部影集要拍到多個季數,這些影集也不會非要和院線作品連結不可。
文:Joker
新聞來源: The Wall Street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