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應該對「女僕」這個身分不陌生,受到日本文化影響,許多 ACG 作品都常常出現,甚至變成一種萌屬性,現在也不少標榜女僕的餐廳,吸引不少女僕愛好者前往感受這樣的氣氛。
東京豐島區一家擁有 20 年歷史的經典女僕咖啡廳「Wonder Parlour Cafe」,近日在官方 X 上分享了一段回憶。提到開設餐廳時,曾有一位外國顧客對店內穿著女僕制服的工作人員說出「這是奴隸的制服(Slaves’ Uniform)」這句話,讓當場氣氛一度凝結彷彿時間暫停,也讓他感慨這個的文化,似乎被某種刻板印象綁住。
這篇由女僕咖啡廳「Wonder Parlour Cafe」的 Po 文頗長,以下為文章內容 :
那是 2005 年的某個下午,一組外國客人走進了店裡。他們看起來心情很好,一邊喝著紅茶,一邊開心地欣賞店裡這種帶點古典風格的裝潢。但就在這時,當中一位男士看了看穿著女僕服的店員,突然脫口而出一句:「Slaves’ Uniform(奴隸的制服)」他的聲音不小,就連在廚房裡的我也聽得一清二楚。那一瞬間,真的感覺整個時間都停下來了。
自己腦海裡馬上浮現出電影《亂世佳人》裡那種非裔女僕的形象。也許,對這位來自歐美文化圈的客人來說,女僕服真的會聯想到那段奴隸制度的歷史。雖然我試著理解他的視角,但內心某個地方就是無法接受。
因為——我們穿的這套制服,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在日本,尤其是在我們Wonder Parlour Cafe,這種「クラシカルメイド(經典女僕)」制服,不是什麼情色的符號、也不是單純的角色扮演,而是一種優雅、美感、博愛精神的象徵。當時的日本社會,對「古典女僕服=美」的概念其實還沒那麼普遍,大多還是被當成一種「怪異興趣」或「御宅文化」來看。正因如此,我們更清楚意識到,如果沒有人願意去堅持、去傳遞這份理念,那這份美意就很容易被誤解、扭曲。既然沒有人要做,那我就自己做。
Wonder Parlour Cafe,絕對不是讓女性穿上什麼「奴隸制服」給人看熱鬧的地方。我們的目標,是打造一個穿上這套制服的人也能感到驕傲的舞台。
從那天起,我們更加要求自己:不只是在穿著、儀態、店內裝潢、講話方式上,都要體現「高雅」與「品味」。不只是形式上的講究,而是一種「有心」的演出,讓人能感受到那份真誠。
這樣的路其實滿吃虧的,女僕服不花俏、不華麗,背後的文化內涵也不常被人理解。但偶爾,還是會遇到那種看懂了的客人——他們睜大眼睛說:「哇,好有氣質!」Wonder Parlour Cafe,一直希望成為能把那份「古老的美」輕輕傳遞出去的地方。而我們的制服,也一直是象徵這份信念的重要存在。
我們的女僕服,不是你以為的那一種。它是我們付出過血汗與時間、用堅持走出來的驕傲。
▼ Wonder Parlour Cafe 的女僕服裝
這段經歷也在 X 上引發廣大共鳴。網友們紛紛表示震驚與心疼,有人寫道:「就算不了解文化背景,也不該當面對店員說出這種詞啊……太沒禮貌了。」也有不少人站出來支持店主理念:「我就是喜歡女僕裝飄逸的裙襬,那不是奴隸,而是珍貴的存在。」
而來自其他女僕咖啡廳的業者也分享了相似經驗:「有外國客人會問,為什麼日本女生會願意穿這樣的衣服?我感受到那語氣裡夾雜著偏見,像是在問:妳為什麼願意成為被侮辱的角色?」也許是因為美國人會把「女僕=奴隷」直接畫上等號吧。但其實在日本文化裡,很多女僕是自願做的、有發展空間、也可以換工作,和奴隷是兩回事。
似乎這有不少人認為,日本的女僕文化源自Kawaii與御宅文化,是種以「輔佐與陪伴顧客創造美好時光」為核心的職業角色。這種文化雖然只有短短二、三十年歷史,卻是許多從業者用心經營出來的成果。「在這裡,女僕不是配角,而是發光發熱的主角。」
也有網友表示,其實過去的外國小說中所提的女僕,並沒有所謂氣質、端莊的談吐描寫,的確的下位階級的人士,甚至對於接待客人跟做家事的女僕,也是不太一樣的。並沒有現在 ACG 文化所衍生出的那種味道,更別說萌屬性或是色氣的味道。
網友更指出,現在看到的「女僕服」原型,其實是當年歐洲有錢人請來的外勞,穿著自己家鄉的民族服飾,再被雇主加一堆大量生產的廉價蕾絲裝飾成這樣的。
當然「女僕」在日本已經演變成獨立且自樹一格的文化,除了 ACG 文化中的模樣,也有像這些咖啡廳所經營的服務顧客的職業,這些文化說實話也就發展了二十幾年,要你去跟歐美那種有百年歷史的女僕制度比較,本來就說不太過去。
不過也可以想像經營女僕咖啡廳的店主,聽到外國顧客這樣的發言絕對是會不舒服的,或許哪天日本的女僕文化可以更正式的被認同,讓他們的特色變成世界上的標籤,就不會在有種刻板印象了吧。
新聞來源: tog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