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ecraft》創作者斥「停止終結遊戲」電玩大廠反駁論引熱議:「如果買遊戲不是擁有,那盜版也不是偷竊」

《Minecraft》創作者馬庫斯·佩爾松(Markus Persson,又稱 Notch)近日再度引發熱議,他針對遊戲產權與伺服器關閉問題,提出一句引人注目的發言,在網路上掀起廣大討論。

這次的發言是針對近期興起的「停止終結遊戲」(Stop Killing Games)倡議。該請願活動旨在禁止開發商與發行商透過永久關閉伺服器,讓玩家無法再遊玩已購買的遊戲。活動目前已累積將近 130 萬筆連署,力求推動歐洲及英國議會制定相關法律。

事件導火線之一,育碧(Ubisoft)宣布關閉《飆酷車神》(The Crew)伺服器,屆時玩家將無法再進入遊戲,面對越來越多類似案例,不少玩家質疑自己對遊戲的「購買權」是否名符其實。

對此佩爾松批評表示:「如果買遊戲不算購買,那麼盜版也不算偷竊。」

佩爾松指出,以前的遊戲常開放玩家自建伺服器,即使官方結束營運,玩家仍能延續遊戲生命。他暗批現今遊戲產業逐漸走向「租借式擁有」,讓實體與數位財產界線模糊,消費者權益也受到威脅。

佩爾松一向以敢言著稱,早在 2012 年就曾公開表示,若玩家一時買不起遊戲,「就去盜吧」,只要日後有能力,記得補票即可。更在 2011 年遊戲開發者大會上直言:「偷車會讓世界少一輛車,但盜版遊戲卻讓世界多了一個副本,甚至多了一位潛在粉絲。」

不過後來代表超過 30 家大型遊戲公司,包含育碧、Take-Two、華納、拳頭遊戲、動視暴雪、微軟與任天堂等的產業組織「Video Games Europe」卻表示反對意見,回應:「私服缺乏資安與社群安全控管機制,可能讓原開發商承擔法律風險。再者,許多遊戲設計本就鎖定線上玩法,若強制要求保留功能,將使開發成本過高,嚴重限制創作自由。」

佩爾松的話雖然極端,卻點出數位時代下消費者權利與遊戲保存的長期問題。當「買斷制」成為名義而非事實,玩家是否真的擁有他們的遊戲?這場關於擁有權與數位資產的討論,恐怕才正要開始。

※本文為投稿文章非本站立場,內容如有疑慮請來信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