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不要讓戰爭開始! 富野由悠季談為什麼《機動戰士鋼彈》要讓「敵人」是人類

被譽為「鋼彈之父」的富野由悠季,現今在動畫業界的地位已非常崇高,如今已經 83 歲的他,至今仍沒有宣布退休,雖說也曾表示自己可能只剩沒多久的時間能有體力創作了,但仍十分關心《機動戰士鋼彈》系列的作品。

熟悉富野監督的朋友應該都知道他相當關心戰爭議題,近期他接受日本共同通訊社訪問,探討日本迎來戰後 80 年之際,以及分享對自己作品核心理念的談話。

因為富野由悠季於 1941 年出生在神奈川縣小田原市,對他來說雖然當時還小,對戰爭的事記憶不多,但仍清楚記得燒夷彈落下時的聲音,還有火災映照天空的顏色,他明瞭戰爭的可怕,也希望大家理解戰爭到底代表什麼意義。

在動畫創作工作中,富野監督表示參與製作過不少科幻戰爭題材,當年多半把外星人當作「敵人」,幾乎是許多同期 SF 作品的特色。但到了 1979 年要製作《機動戰士鋼彈》,自己決定「敵人」要是人類

這代表必須出現國家間的戰爭,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合理化重型兵器的存在,也就是必須創造「戰爭的原因」。過去設定外星人可以單純為了侵略地球而發動戰爭,但人類光靠一個獨裁者並不能輕易引發戰爭

於是富野監督設定:「居到宇宙殖民地的人們,因為被地球當成棄民而心生屈辱,最後挑起獨立戰爭 」。這部分也參考了美國南北戰爭,並帶入了族群融合的概念。最後就成為少年駕駛人型兵器「鋼彈」,與宇宙移民展開對抗的故事。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也是因為富野監督感知到真正「知道戰爭」的人越來越少。雖然戰後拍了很多戰爭電影,但如果創作者沒有親身經歷過戰爭,就無法真正理解,只會把戰爭場景當遊戲或動作片來處理。

希望透過作品來訴說戰爭的現實,不論你認為哪一派人是反派,當代表人類之間的摩擦跟仇視才會產生戰爭。希望大家欣賞的時候深思,要有「不要讓戰爭開始」的心理,因為戰爭一旦開始就無法停止!

對於日本邁入戰後 80 年的歷史,如今 83 歲的富野由悠季認為放眼世界,戰爭依舊持續。像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色列軍攻擊加薩等等,讓人深刻感受到國際政治裡,許多政治人物被歷史束縛對戰爭的理解正在退化

各方都基於自己的「正義」而覺得「現在打能贏」,於是開戰。結果仇恨不斷累積,最後停不下來。就像刀一旦舉起來,要放下很難;武器一旦使用,就會持續到使用的人死為止。

富野監督認為 8 月 15 日日本應該被稱為「戰敗紀念日」,而不是「終戰紀念日」。這 80 年間,媒體該多傳達那些曾下令玉碎的軍人和政治家的肉聲,讓後人理解戰爭的真實面貌,但結果並沒有做到。戰後出生的人們,更需要正確理解戰爭。

當然這也看出富野監督以自身遭遇過戰爭的情境,希望藉此傳遞給年輕一輩對於戰爭的禮節,不要輕忽成只是「打來打去」的兒戲。

新聞來源: 47 NEWS

※本文為投稿文章非本站立場,內容如有疑慮請來信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