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華納兄弟影業)
外媒《Puck News》昨日大篇幅刊出了一則關於華納兄弟影業近期不斷面臨財務虧損的爆料,而重點主要圍繞在華納兄弟電影部門的現任主席暨執行長 — 麥可狄盧卡(Michael De Luca)和潘蜜拉艾布迪(Pamela Abdy)的營運方針。
狄盧卡和艾布迪自 2022 年上任後,就接手、和放行了多部高成本的電影,而且這些電影多半風險極高,因為他們盡可能給予這些導演創作自由,而這些導演也確實相繼交出風格大膽的成品。然而這些成品已開始在市場上大踢鐵板,搞得原本就對於支出相當吝嗇的華納兄弟探索執行長-大衛札斯拉夫(David Zaslav)對他們倆失去耐性,緊張到不得不出手止血了。
(圖片來源:紐約時報)
在這波虧損潮打前線的,就是《小丑:雙重瘋狂》(Joker:Folie à Deux),雖然這不是狄盧卡和艾布迪任內批准的項目,但製作和發行是他們監督的,因此從首集的破十億美元票房下滑到只剩兩億美元、而成本相較於首集還暴漲四倍(兩億美元),這個結果將會導致他們被歸咎責任。《雙重瘋狂》為了保密劇情,上檔前完全沒做任何內部試映,這極為反常且膽大的決定,導致華納兄弟近乎沒機會對電影做任何層面的調整。
緊接著是最近上檔的《米奇17號》(Mickey 17),該片製作成本 + 行銷成本同樣將近兩億美元,但上週末票房開盤不佳,各界口碑也有些兩極,預估最終將虧損一億美元左右。
(圖片來源:華納兄弟影業)
《Puck News》指出,華納兄弟事前就頗擔心《米奇17號》,因為奉俊昊(봉준호)剪出來的版本試映評價不理想,反而是他們另外重剪的版本,在試映觀眾中獲得高度好評。但奉俊昊握有最終剪接權,所以他最後決定上映自己剪的版本。奉向華納兄弟堅稱,他的上一部《寄生上流》(Parasite)最初試映評價也不好,試圖以此說服他們給過,但《寄生上流》成本僅 1000 萬美元,風險完全無法比擬,這也是為何華納兄弟會特別擔憂《米奇17號》。
(圖片來源:華納兄弟影業)
《Puck News》也提到了華納兄弟今年預備上檔的其它高風險投資,包括《黑豹》(Black Panther)系列導演-萊恩庫格勒(Ryan Coogler)編導的原創動作驚悚片《罪人》(Sinners)。
在華納兄弟奪下發行權之前,環球影業、索尼影業等片廠原本都對收購《罪人》很感興趣,但當庫格勒的團隊不只要求獲得 first-dollar gross 協議(意指從上映第一天就可分到票房收入,不必等到達標特定的票房門檻才能分紅)、被授予最終剪接權,還要求擁有電影上映後長達 25 年的全片版權,其它片廠都覺得這些要求是獅子大開口,所以打退堂鼓,但狄盧卡和艾布迪卻答應了。
華納兄弟內部經驗豐富的商務總裁-史提夫史派拉(Steve Spira)曾強烈反對這項極反常的要求,公司的董事會成員還針對此事有過爭論,連其它片廠的高層都覺得狄盧卡和艾布迪此舉是失職,因為他們的責任應該是要幫助公司擴充片庫,而沒握有自己製作的電影的版權,根本無法做到這件事。
《罪人》還有碰到預算超支的狀況,不過庫格勒願意用自己的前期片酬和後端片酬來補貼,但若要不造成華納兄弟虧損,《罪人》的北美首週票房得開出五千至六千萬美元左右的數字,才有可能實現收支平衡,然而這對於一部下個月就要上檔、至今卻還沒什麼討論度的原創電影而言,難度頗高。但比較可喜的是,庫格勒起碼比奉俊昊更願意聽取片廠高層和試映後收到的反饋。
(圖片來源:華納兄弟影業)
讓華納兄弟頻捏冷汗的大製作,還包括演而優則導的女星-瑪姬葛倫霍(Maggie Gyllenhaal)編導的《科學怪人》(Frankenstein)改編電影《The Bride》,葛倫霍此前只執導過一部小成本的劇情片《失去的女兒》(The Lost Daughter),雖然該片口碑不俗,還入圍三項奧斯卡,但馬上就讓她執導超過一億美元預算的電影,仍然是不小的賭注,另一家片廠的負責人更匿名表示:「在我看來,只要給她 1500 萬美元以上的資金來拍這部片,都算不負責任的行為。」
《The Bride》的試映評價據說引起了一些憂心,內容被認為太過藝術性,恐怖片風格不夠鮮明,無法吸引這種等級的預算所需要的大量觀眾。艾布迪希望本片按計劃在 09 月 26 日上映,但據說遭遇到很大的困難。
(圖片來源:Pinterest)
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主演、坎城名導-保羅湯瑪斯安德森(Paul Thomas Anderson)執導的野心大作《One Battle After Another》同樣令人擔憂,該片雖宣稱是安德森最具商業性的作品,但安德森只拍過非商業劇情片,而這部預算又高達 1.5 億美元,安德森是否能替華納兄弟盈利叫人好奇。華納兄弟膽敢砸重金投資本片的最大理由,就是主角狄卡皮歐,他們深信狄卡皮歐扛得起票房,然而即使是狄卡皮歐,他過去也有一些票房成績平淡的作品,並非百分百的賣座保證。
(圖片來源:Pinterest)
狄盧卡和艾布迪在業界是出了名的人緣好,同時也是出了名的「過於慷慨」,前索尼影業總裁-道格貝格拉德(Doug Belgrad)以前就跟《蜘蛛人》(Spider-Man)系列電影製片人艾咪帕斯卡(Amy Pascal)抱怨過,狄盧卡根本把他不要超支的叮嚀當耳邊風,每次講每次忘,每次都超支,連自身都常把電影搞到超支的帕斯卡都無奈表示,她也多次唸過他們兩個,要像個成人一樣做事有計劃,但唸到快發瘋都沒用。
最近一直有傳言指出,札斯拉夫想換掉狄盧卡和艾布迪,但札斯拉夫的發言人已經否認。不過這仍無法阻擋謠言繼續散播,《Puck News》還繼續爆料,札斯拉夫有考慮要找現在正和詹姆士岡恩(James Gunn)一起擔任 DC 影業總裁的彼得薩夫蘭(Peter Safran)取代狄盧卡和艾布迪。
岡恩和薩夫蘭負責的《超人》(Superman)幾乎背負著全華納兄弟上下的希望,如果連這部都賣垮,華納兄弟很可能又將面臨出售的命運。
文:Joker
新聞來源: Puck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