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世界博覽會」將於 4 月起日本大阪舉行為期半年的展期,日本政府視此為非常重要的國際事務,卻也因投入經費比預期還高,以致民眾其實對世博反應並不熱絡。此外作為世博吉祥物的脈脈(ミャクミャク),從 2022 年問世至今評價仍是正反兩極,部分人覺得這設計讓日本引以為傲的軟實力在國際上笑話;也有人覺得這樣的設計非常趣味。
近日日本 X 上有網友好奇,到底為何當初這個設計能拔得頭籌,有位從事遊戲設計繪圖的專業人士網友分析原因,也因此讓這個話題引起不少關注。
▼ 當時世博 Logo 的五位候選名單
發文的推主質疑,到底為何當初「脈脈」可以從這些設計中屏中入選,沒有辦法想像其他四個設計到底哪裡比它差,甚至懷疑其中有圖利的可能。
( 對,已經 2025 年快開幕了,還是有日本民眾對此感到疑惑,可見世博在部分日本民眾心中仍不看好 )
這個話題引起討論後,有位從事遊戲設計繪圖相關的網友yusamatsu【芸夢】就轉推該文指出,這個話題之前跟設計師、插畫師朋友們聊天的時候就有聊到。
如果是專業設計師來評選的話,除了 E 的「脈脈」之外,其他選項根本不可能入選。
yusamatsu【芸夢】整理出幾個重點:
國際性活動,避免與全球各組織在設計版權上發生糾紛(這應該是最優先考量的因素)。
適用各種媒介,容易辨識,不易變形走樣——因為這些東西勢必得印在商品、報紙、看板等不同載體上時,色彩簡單、清晰辨識,不管是黑白印刷還是極小尺寸的鑰匙圈,都不會因為壓縮或印刷品質影響可讀性。
設計跟插畫比起「吸不吸引人」,更重要的是符不符合專業標準,這其實是業餘跟專業之間最大的區別。而這些條件,也正是 AI 生成圖像為什麼無法商業化的關鍵原因。設計產業內行的人,把 AI 當成工具來用當然沒問題,但如果完全依賴 AI 產出的結果,那就不行了。
當初自己在遊戲公司工作的時候(自己沒做過完整的創意專案),企劃人員丟來的需求總是千奇百怪,設計完之後又被 AD(藝術總監)狂改,這些經驗真的讓自己深刻體會到專業設計的標準到底有多嚴格……
他也表示有很多人在問:「換句話說,其他方案就是水準太低嗎?」所以補充說明一下。絕對不是這樣,應該只是其他方案不太符合這次的用途而已。
設計本來就是在「成本與表現力的平衡」之間取捨,可能只是評選方的權重考量和其他方案不同。如果是在更能接受高藝術性的文化圈,也許那些方案就會被選上了。
不過原發文的推主似乎不以為然,認為這些插畫師、設計師是不是全都瘋了啊?這根本是在羞辱那些認真創作角色的人吧。
但yusamatsu【芸夢】簡單回應,那些認真設計角色的人也是插畫師、設計師啊,這邏輯破綻不太行阿……。
不過因為提到印刷需求適用各種媒介的原因,有其他網友好奇應該把形狀和顏色設計得時尚又簡單,為什麼要選擇被認為如此令人毛骨悚然的設計呢?
yusamatsu【芸夢】指出 : 首先,設計不單純只是講求「簡單」。如果過度強調簡單性,反而容易和世界上其他組織的標誌撞款。針對印刷需求,確實需要考量色彩數量和簡潔性,但在設計上,獨創性才是關鍵。而且,標誌相似度無法完全透過物理方式檢查,所以必須盡可能做到「99%不會撞款」。
提到「撞款」,當初東京奧運設計 Logo 時,也曾因為跟其他單位設計太過雷同遭到該設計師要求撤回,實際上真的要提出這種國際活動的設計並沒有想像中容易。
▼ 當時原本東京奧運的 Logo,後續因被控抄襲撤下。
▼ 後來改用的東京奧運 Logo 設計也以簡約為主,色系也更加減少。
支持「脈脈」的網友則表示,這 Logo 一出現就想到可以製作無數的周邊商品,不管是娃娃還是鑰匙圈都可以,比起另外四個設計候選,「脈脈」就是能讓大家留下更深的印象,這就是吉祥物的重要性。
當然設計美醜這種事情可能因人而異,不過以專業設計人士提出看法,也許真的讓大家比較了解到底為何當初「脈脈」能脫穎而出獲選了吧。
新聞來源: tog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