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既是起點,也是影響成長的潛在因素。
--
▪︎《站在我這邊》
故事講述在美國50年代末的一個夏天,四位小男孩踏出尋找屍體的「英雄之旅」,分別為戈登、克里斯、魏恩與泰迪,這群男孩卻有各自的家庭創傷,然而也因為這些創傷,讓他們聚集了起來,創造出一場為之動人的心理探索旅程。
.
戈登活在哥哥的光輝之下,因被父母冷漠;克里斯出生在帶有犯罪前科的家庭,因被貼上壞份子標籤;泰迪的父親是一位二戰英雄,但也因為戰爭患上精神病,時常凌虐泰迪,然而泰迪依然將父親當作英雄般的尊敬。
.
戈登接受父母的冷漠,因產生自我懷疑與自卑;克里斯逃避自己家庭的壞份子標籤,因產生無力感與叛逆,但他們彼此都看到各自的優點,戈登的寫作能力;克里斯的鋤強扶弱性格,他們互相扶持對方的優點,為對方建設一條黃磚路,戈登成為家喻戶曉的作家;克里斯成為事業有成的律師。
.
他們自身都陷於家庭造成的創傷中,但也因為這樣的創傷,讓他們先於他人學會看見自己與了解自己,他們的友誼與支持,也讓他們不再拘泥於家庭,而是轉向給予另一條希望道路。
.
《站在我這邊》不僅描繪出戰後而保守化的50年代社會風氣,也帶出那份純真以及原野的友情,這份友情也是在現今資訊氾濫的年代極為罕見的,至今家庭造成的童年創傷依然不減,童年羈絆不再是人與人,而是人與機,大家都逃到虛擬世界去了,再也遇不到像是克里斯這樣的朋友把你拉出輪迴中。
.
主題曲從Ben E. King的《Stand By Me》,變成Pink Floyd的《Wish You Were Here》。
--
▪︎《歡迎光臨奇幻城堡》
電影講述哈莉與她的女兒穆妮,在迪士尼樂園周圍外的廉價摩鐵「奇幻城堡」的生活故事,大多視角都圍繞在穆妮這位女孩展開,但身為觀眾的我們,卻像是鏡頭不多的摩鐵管理員巴比去看待這對母女一樣,母親哈莉就像是垮掉的一代,讓人質疑她的身為母親與大人的職責,然而穆妮的純真讓奇幻城堡化為她的迪士尼樂園,讓人感慨她的身處。
.
在兒童安全局的介入,巴比始終只是在旁觀看,因為他不僅知道這不關他的事情,也知道這不是選邊站的時候,他深知真正的選擇權不是落在他身上,不是落在兒童安全局身上,也更不是落在哈莉身上,而是落在穆妮身上,因為這是她的家庭,她的童年,但穆妮只是一位還未接受過社會歷練的小女孩,她根本不知道這選擇背後的代價何謂。
.
她只知道他身邊的朋友,一個又一個的離她而去,她哭著跑去告訴現在唯一能夠與她遊玩的好朋友珍妮:「這將會是她與她的最後一次見面了。」
.
這時鏡頭瞬間變成紀錄片形式,珍妮拉著穆妮的手,帶她去全世界心目中的夢幻王國迪士尼樂園,這段過程被剪輯成蒙太奇,就像是記憶中的碎片拼接而成一樣,化為穆妮的童年回憶。
.
這不經讓我想起《大國民》主角凱恩,他也是因為原生家庭的關係,而被賣到另一個有錢的家庭裡,他也因此成為事業有成的報業大亨,但他在逝去前的最後一句話卻是「Rosebud」,這句不僅代表著凱恩的童年,也是他一生唯一後悔失去的東西。
.
如果穆妮沒有跑去找珍妮,而是選擇兒童安全局的安排,那她或許就會像凱恩一樣在逝去前,說出:「奇幻城堡。」
--
▪︎兩部電影利用童年帶出的不同層次命題
《站在我這邊》與《歡迎光臨奇幻城堡》都是以童年為母體,《站在我這邊》將童年視為成長的潛在因素;《歡迎光臨奇幻城堡》將童年視為人生的重要起點,共同強調童年對於孩童們的重要性與不可取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