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說中的「!?」跟「?!」究竟差在哪裡?日作家分享標點符號的微妙堅持 引發網友共鳴


在小說對話中,「!?」這組感嘆與疑問混合的標點經常出現,但你是否曾注意過「?!」的存在?日本小說家宮內悠介(@chocolatechnica)近日在 X(前Twitter)上分享自己的小堅持,引發不少讀者關注與共鳴。

他表示,自己在對話文中會悄悄地把「!?」改成「?!」,雖然大多數情況下大家習慣用前者,但他個人更喜歡後者,因為「?!」給人一種更加混亂、困惑的感覺,「是對『疑問本身』的強調」,而不像「!?」那樣是「強調語氣的疑問句」。他也透露,有時編輯或校對還會特地問他「這樣可以嗎?」。

這則貼文一出,不少作家與讀者紛紛表示有共鳴,有人說自己也會根據語氣細微差異選擇使用方式,有人則坦言從來沒想過這兩者有不同。更有網友表示,在英文圈中,大多人也都是使用「?!」比較多。

值得一提的是,在國外網站《Linguaholic》上又是這麼解釋:

也有些人認為,使用方式其實要依照語境和你想表達的情緒來決定:他們相信「?!」與「!?」表達的情感是不一樣的。

如果你想要強調自己是在「提出疑問」,那麼用「?!」比較恰當;但如果你是在陳述一個狀況,同時又對這件事感到困惑或難以置信,那「!?」就更合適。

甚至有網友引用西洋棋語言,幽默地指出:「!?」與「?!」的差別,其實就像西洋棋中對棋步的微妙評價!在標準棋譜中,「!?」表示這步棋「有趣但可能有風險」,而「?!」則代表「看似合理但可能是失著」。

這樣一比對,不少人驚呼:原來這兩個符號不只在小說裡能玩語感,在棋盤上也是戰術思維的延伸。看似只是標點的選擇,其實背後藏著作者(或棋手)對語氣、情緒甚至策略的精準拿捏。

值得一提的是,這類同時帶有驚訝與疑問語氣的標點,其實在語言學上也有正式名稱「疑問驚嘆號」(interrobang),可寫作「!?」、「?!」,有時也會使用單一符號「‽」來表示。這種符號的存在,更說明了我們在書寫語氣時,對細節的追求遠比表面上來得豐富。

也難怪這場看似小題大作的「!? vs ?!」話題,能引發網友熱烈討論——畢竟,語言和邏輯的魅力,往往就藏在這些小細節裡。

※本文為投稿文章非本站立場,內容如有疑慮請來信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