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華納兄弟影業)
(內文微雷,請慎讀)
2014 年至 2016 年這段時間,院線發行的中低成本動作片,彷彿度過了一小段迷你文藝復興,基努李維靠《捍衛任務》重振原本已經消退的演藝事業,丹佐華盛頓靠《私刑教育》意外撈到一套能讓他固定回歸的系列電影,彼時還在當差「蝙蝠俠」的班艾佛列克,履歷裡則又多出《會計師》這從此將長年稱霸串流平台點閱成績的動作英雄。這三部剛好也都有其共通點:它們滿足了觀眾想看「江湖老手開外掛」的慾望。
但如今的《捍衛任務》成本早就不低,造價正隨著集數的增加不斷攀升,等到《捍衛任務 4》和外傳《捍衛任務:復仇芭蕾》相繼開機時,製作費已經上漲到近億美元的規格,與最初第一集不到兩千萬美元的低廉節儉早已無法比擬。《私刑教育》沒有膨脹,迄今都維持在相近的規模,但隨著華盛頓年事愈高,《私刑教育》的續集額度或許也所剩不多。對比之下,九年後才誕下第二集的《會計師》顯得晚了大家好幾步。
(圖片來源:華納兄弟影業)
而這九年的遲到,似乎多少也影響了《會計師 2》對小班、強柏恩瑟銀幕兄弟情的刻劃,如果盡早開拍,第二集大可緊接第一集的結局,馬上安排他們填補這些年失散的情感空白,但由於戲外拖了九年才續拍,戲內也不得不改成小班又和弟弟斷聯九年,這中間完全都沒再見過面。雖然電影有解釋,第二次斷聯同樣是小班的個性問題,但如果你清楚好萊塢的運作模式,你就會知道這全是藉口,堅持盡可能讓戲內戲外流失的時間相符,一直是他們經營續集的原則,他們總想維持與觀眾的時間共感性,這對宣傳造勢有某種程度的幫助。
另外,續集會「歸零」前作的劇情進度也是常見的做法。這裡指的歸零,並非全然真正意義上的歸零,而是會故意讓角色重複犯相同的錯誤,同一對情侶會為了同件事再度吵架,同一對父女會為了同件事再度鬧僵,同一對哥兒們會為了相同的理念分歧再度陷入冷戰。《會計師 2》的情況,則是繞了一大段路,讓小班再次和柏恩瑟失聯。這看起來雖然不是什麼多重要的事情,但它其實牽動著整部電影的 Dynamic。(圖片來源:華納兄弟影業)
這個歸零安排,放在其它動作片的話,通常就是一個婚姻失敗的警探(或任何動作英雄)要和他的前妻(或前女友)舊情復燃,小班就是那個把婚姻搞砸的丈夫,柏恩瑟就是那個前任。我一直很討厭這種套路,每次看都想翻白眼,而《會計師 2》偏偏花很多時間從歸零後的角度去鋪陳他們重新建立聯繫,因此導致我看得頗吃力,而之所以覺得吃力,是因為這條故事線已經明顯使節奏失衡拖沓,並分散了另一條他們需要解決的謎團的焦點。
我知道很多人一定會比較受兄弟間的嘴砲和親情互動所吸引,但對我來說,另一條「女殺手浴火重生」的故事線更有看頭、更值得深挖,因為這條線,和小班飾演的克里斯欽有更切身的呼應,她悲劇性的來歷,和克里斯欽高度相似,也是整部電影和第一集的調性最為接近的一環,因為她和克里斯欽都是來自破碎的家庭,並意外被開啟了常人無法開啟的潛能。但很遺憾,這條線只成了配菜,設定上本該能發揮得更具張力,但最終依然被侷限為只是給主角有事情可忙的案件,或者更精確地說,這樣的功能佔據了最大的成份。(圖片來源:華納兄弟影業)
但《會計師 2》光是還能想到要繼續創造更多像克里斯欽這樣的角色,就已經值得鼓勵了,這是擴張續集的合理方向,也貼符第一集的精神,並強化既有的特色,不會淪為只是主角剛好有自閉症,但其餘部份就是沒自己長相的典型敘事模組,這確實就如導演蓋文歐康納所說,他不想拍單純的動作片,他希望這系列同時也是具備血肉的寫實劇情片。雖然我不確定,安插更多天才兒童成為克里斯欽的「旋轉椅專員」、將整間神經科學中心改造成他個人專屬的地下後勤團隊,算不算寫實的一部份,但管他的,這設定很酷,我舉雙手贊成。
綜觀而言,我依舊覺得第一集才是更均衡、故事線串連得更佳、整體更具一致性的電影。第二集也不會太差,只是就沒那麼好。
文:Jo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