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華納兄弟影業)
(內文涉及劇透,請慎讀)
當詹姆士岡恩接管 DC 影業之後,他說過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番話,是他誓言要突破超級英雄電影的類型困境。他認為超級英雄不該是一種類型本身,也不該只是和其它類型混搭(如劫盜片型的《蟻人》,軍事驚悚片型的《美國隊長 2:酷寒戰士》),是時候要將超級英雄這「題材」直接當作「某種類型」的本身去詮釋了,要拍就要拍那個「類型」最正統的樣貌,而非只是披著那個類型的皮,然後假裝自己就是那種類型的電影。某方面而言,岡恩已經馬上靠《超人》實現這個目標,不敢說完全實現,但已經很接近。
《超人》的結構和剖入方式,就像典型的傳記片,某些人可能會不認同傳記片本身是一種類型,因為人物的經歷可能會改變故事的類型(例如主角是搶匪、間諜的話),但很多傳記片卻又不約而同共享著某些獨有的特徵,而《超人》就具有那些特徵。《超人》是屬《史賓賽》《最黑暗的時刻》那種短篇傳記片,這類作品專門只聚焦人物一生中最關鍵的某段經歷,然後從這些經歷中歸納出足以定義主角人物的精神。
(圖片來源:華納兄弟影業)
之所以這麼覺得,是由於《超人》作為一座影視宇宙的開山起點(雖然嚴格而論,《生物突擊隊》才是第一部,但《超人》的意義更重大),它罕見地不拍成起源電影。雖然不拍起源並非新鮮事,提姆波頓的《蝙蝠俠》第一集、布萊恩辛格的《超人再起》、麥特李維斯的 2022 年版《蝙蝠俠》,都不是從首次出道開始拍,但《超人》利用非起源的切入點,深入探索了超人這角色的本質,遠比上述三部非起源電影都要更深,甚至,比至高神聖的 1978 年版《超人》、同屬宇宙開山作的《超人:鋼鐵英雄》都要深。
但詹姆士岡恩能選擇這樣拍,也是得益於時代的變遷,流行文化已經進展到允許有人做這樣的嘗試。也就是說,如果《超人》過去沒重啟那麼多次(包含影集版),如果《超人》沒在漫畫界累積出足夠的故事量,如果觀眾對超人基本的起源故事不夠熟,岡恩是無法這麼拍的。但現在觀眾準備好了,觀眾已經可以帶著數十年的《超人》歷史和情感重量去「進入」這部電影,就像某些傳記電影的主角名氣夠響亮,足以讓創作者不去解釋太多前因後果,就能直接擷取他人生的某段經歷作為主軸,不怕觀眾霧裡看花。
(圖片來源:華納兄弟影業)
這也符合岡恩當初所立下的目標,他希望《超人》能夠盡可能納入所有《超人》的歷史精華,所以你不只能看到氪普托終於出現在真人電影、聽見約翰威廉斯的主題曲繼續被沿用、克里斯多夫李維版的片頭字體再現、冷門到不行的催眠眼鏡設定被搬出來,岡恩還希望整部電影能時時刻刻都緊抓超人的核心戳去,他為何始終相信人性?他除了是乖乖童子軍、有身份認同危機,是否還有更貼近凡人的焦慮和不完美?
超人在片中最重要的兩段關係,也都直指著核心不放。雷克斯路瑟對超人的仇視,幾乎就像是這組經典宿敵的世紀總結,毫不遲疑地點出路瑟眼裡的超人是多麼招他嫉妒,並將這嫉妒化為崇高的終身使命,極盡所能、大費周章要摧毀對方。路瑟的才智、路瑟的執迷,著實給人一種宛如在這部電影達到最頂峰的過癮,當尼可拉斯霍特撕心裂肺地招認他對超人的妒意,你完全能體會那股發誓要維護身份和能力平衡的執念,是多麼根深蒂固。(圖片來源:華納兄弟影業)
超人另一段最重要的關係:他和露薏絲蓮恩的感情,則無庸置疑、且輕而易舉地成為真人電影版本裡最優秀的詮釋,先別提角色刻劃,光是大衛寇倫史威、瑞秋布洛絲娜漢的火花,就已經強到完勝好幾組前輩的組合,更別說艾美亞當斯、亨利卡維爾這組有多麼疏離、且毫無親密感了。這版露薏絲是個真正的角色,不是「超人需要有個女友」那種附屬品,更不是「剛好有些無聊的查案任務可丟給她做」的工具人,她會主動挑戰伴侶的價值觀,她會對這段感情產生遲疑,她會傻眼伴侶太容易託付信任,這才是會讓我大喊「婆爛」的露薏絲。
也因這版《超人》看起來就像《超人》歷史集大成,所以查克史奈德花了三部電影都不見得能搔到癢處的超人故事線,岡恩只花兩小時(還不無須導演加長版)就走完。超人降生地球的意義是什麼?Check。超人被大眾質疑干預他國動亂的合法性,Check。超人被路瑟設局抹黑,Check。超人重新奮起成為人民的希望,Check。這些題目,岡恩不僅一併納入、串得漂亮、扣合緊密,還挖得更深,更具共鳴。
(圖片來源:華納兄弟影業)
在史奈德的版本裡,這些厚重的題目只會被處理得冰冷又死板,以為放幾幕超人拉船、救災、裝逼宗教味構圖的蒙太奇,然後叫亨利卡維爾全程結屎臉,就以為能拍出多高深的史詩鉅作,但實際上,那些虛有其表的手法根本無法激出這些題材背後的動能,故事並無法實質地運轉起來。在岡恩的版本裡,超人同樣被路瑟衝康,脫口秀節目同樣在譴責超人,其他國家正面臨苦難的人民也是忠誠的超人信徒,類似畫面兩版都有,但史奈德的版本就是冷冰冰,而當我在岡恩的版本裡,看見一名孩子無畏軍隊壓境、勇敢舉起自製的超人旗幟時,我卻感動落淚,前面被岡恩精心操弄醞釀的情緒,就在這刻精準爆發,深深體悟到,超人的義行默默啟發多少人。這才叫他 X 的講故事啊!
岡恩同時還藉由《超人》替自己的 DC 宇宙整體的風貌建構了很好的雛形,起了個很好的頭。表面上,這是早就知情超人類存在已久的世界,就好比翻閱漫畫連載、或沉浸在動畫版宇宙一樣,你不見得每次都會一再被迫重看起源故事,而是一登入,就直接跳到某段進度的節點。但岡恩是慎選過這個節點的,你能從最後瑞克佛萊格將軍的神情看出,《超人》事件將會大大改觀劇中世界的人類對超人類的看法,將會引發諸多後續效應。這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起源,但可算是主題意義上的起源。
(圖片來源:華納兄弟影業)
我不會說岡恩有把這種開啟宇宙的切入手法操作得完美無缺,這對不少觀眾而言,一時之間可能難免會不太適應,會覺得有些唐突,而且節奏飛快、資訊又多,多少會不易消化。但這畢竟是出自擅長群戲的岡恩之手,他仍然沒砸招牌,該 hold 住的還是有 hold 住,沒讓五彩斑斕的元素真正失散亂竄,換作是其他導演掌舵,這片可能早就解體得四分五裂,或是拍得又臭又長,導致被片廠要求剪到四分五裂,但岡恩仍奇蹟般將所有環節緊緊繫在一起,用最高效的方案命中故事的要點,他即使玩到差點失手,掌控多線篇幅的功力都還是吊打好萊塢的多數導演。
要素如此繁多的《超人》沒拍砸,勢必也和岡恩在敘事層面的「三觀端正」有關。岡恩多次回應過擔憂本片角色數量過多的觀眾,這個數量其實就是一般電影的正常數量,其存在的意義和功能,無異於一般電影的主配角。而你確實也能感受到,岡恩就是用這態度去料理的。若這是愛情喜劇,正義幫就是女主角的雜誌社同事,《每日星球報》的同事是女主角下班後會相約的死黨,路瑟則是他職場的惡魔主管或勁敵。
(圖片來源:華納兄弟影業)
岡恩用這邏輯去寫,各角的功能性就被恰當地突顯了出來,你不必真的給他們什麼複雜的背景故事或成長曲線,只管個性鮮明就行,只要不同個性之間的擦撞很有趣,戲味就會發酵出來了。《黑亞當》《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甚至是《正義聯盟》(無論哪版)就敗在這裡,它們多少都陷入了「執著要給所有配角一點曲線,可是時間又嚴重不足」的兩難糾結,但岡恩直接跳脫這框架,只在乎角色有不有趣、討不討喜、特質突不突出。
因此即便你看完全片仍然對正義幫的來歷一知半解,但也絕對記住了他們彼此的個性有多不同、超能力有多炫、鬥嘴有多好笑,並因為這幾點而喜歡上他們。就連片尾才出場客串的超少女,都是細心安插、且呼應前面伏筆的笑點,短短幾秒鐘,也同樣讓觀眾快速認識到她大致的性格輪廓,不會只是出來賣臉充當下集預告的彩蛋。這些配角的戲份都有被充實活用,用來勾勒出超人的「生活圈」是長什麼樣子,每次亮相的目的性都非常明確,毫無贅戲。
(圖片來源:華納兄弟影業)
幾乎可以說,這就是目前觀眾所能得到「最終極」的《超人》電影,當然,也正如我前面提及的,這也是唯有在這年代才有條件誕生的《超人》電影。主角是超人,主題是關於善良的可貴,這一切是多麼老派,卻又多麼適時,在這充滿惡意的年代,戲裡戲外的超人都飽受酸民的攻擊,要如何回應,成了超人、也是岡恩自身最沉重的課題。這meta 至極的沉浸式體驗,既應景帶回超人最原初的陽光、純真、廉潔,也將超人推向前所未有的試煉。超人只想行善,岡恩只想拍出一部 proper 的《超人》電影,但偏偏有太多異樣眼光想曲解他們的動機。在最惡意的世界堅守最後的一抹善良,正是超人最耀眼的光輝,而岡恩成功引出了這道光輝,重新照亮、照暖了我們。想單純做件好事愈來愈難,但愈難,就愈顯得那份單純多麼稀有。
用叛逆襯托超人的廉潔,甚至也成畫龍點睛的妙計。展示克拉克肯特平時的音樂品味,看他辯駁自己會聽龐克搖滾,想自證親民有人性,正突顯了他的廉潔其實也有可愛一面。光想到要這樣刻劃,就已贏過所有超人電影的 vision,一個最難呈現人味的超級英雄,岡恩不過簡單玩他擅長的插曲老招,三兩下就勾出味道。當片尾響起 Teddybears、Iggy Pop 合唱的〈Punkroker〉,畫面佐以的,是超人幸福洋溢的笑容,那催淚的後勁,絲毫不輸《星際異攻隊 3》片尾的〈Dog Days Are Over〉。當過時的善良成為少數的信念之時,繼續相信它,反而才是最叛逆、最龐克的事情。DCEU 可以安心長眠去了,DCU 現在正交給了對的人,掌握在對的人手上。
真要說有哪裡真的很不滿意的話,可能是美學方面。我懂岡恩想追求漫畫的明亮色調、誇張的鏡構圖和機械線條,但總覺好像玩過頭,構圖太電視化,機體構造簡潔到趨於粗糙,光線則是亮到近乎失去層次,幾度淪為扁平的死白。不管他執導的下一部 DC 電影是哪部,我都希望他能及時修正這點。
文:Jo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