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華納兄弟影業)
《厲陰宅》正傳系列的水平,自溫子仁從《厲陰宅 3:是惡魔逼我的》的導演椅上退駕之後就陷入滑坡,已是公認的事實,但這麼多年來,影迷也習慣了,類似的歷史也早就在《奪魂鋸》《陰兒房》系列上演過,只要不再有他親自出馬,怎樣就是欠一味,甚至好幾味。不過我們也無法一直綁住他,永遠地只為這些系列的續集服務,作為一名有野心的創作者,溫子仁自然會想多方嘗試不同題材,而基於財務考量的片廠,也不可能因為他不回歸就不續拍。
但《是惡魔逼我的》會滑坡,倒也不盡然和溫導的缺席相關,絕大成份是因為,它試圖跳脫頭兩集的鬼屋電影框架,轉為宗教犯罪題材的懸疑探案片,但轉型的過程適應不良,解謎的程序不有趣,嚇人的戲法也因為要兼顧解謎而嚴重縮水,欠缺完整、一氣呵成的場面調度,乃至創意性也丟失,不再透過尋常的「生活用品、家中空間的死角」嚇觀眾、拉近和觀眾的距離,激發源自每個人對週遭環境的集體共感恐懼。
(圖片來源:華納兄弟影業)
而或許是意識到轉型失敗的困境,《厲陰宅 4:最終聖事》馬上又找回上述頭兩集的特色,也就是退回鬼屋電影的原點,專心把受害者困在屋子裡無處可逃,盡可能更趨於傳統。大家最愛看的日常恐懼,當然也毫無保留地拉回正軌,從最老套的地下室陰影、被附身的妖鏡、在映像管電視裡見鬼、玩具自己動起來,到電話線被扯、體內生出碎玻璃(還有 somehow,女兒生很多的家庭特別容易被不乾淨的玩意兒纏上),你能明顯感受到,劇組努力想還給影迷《厲陰宅》系列最初的熟悉體驗。
但《最終聖事》並非全然的鬼屋電影,它的架構和一、二集仍有不小區別,它拆成多線,一條關注受害家庭,一條關注華倫家庭,還有一條是他們的女兒茱蒂個人克服心魔的歷程。這集花費了大量篇幅去經營華倫夫婦的家庭生活,而那些生活戲甚至沒什麼鬧鬼橋段,主要是看緊張的女婿要拜見岳父岳母、護女心切的岳父處處出考題。以現代「非獨立製片、非藝術向」恐怖電影的步調來說,用這麼長的時間去鋪陳親情戲是很冒險的事,容易磨掉觀眾的耐心,但所幸這些親情戲不馬虎,俗歸俗,但情感溫度有上來。(圖片來源:華納兄弟影業)
而且這些親情堆疊,最後是有 pay off 的,確實有增加華倫夫婦片尾「最後戰役」的風險賭注,而不是像之前那樣,只不過是解決又一件案子。雖然他們的女兒前兩次多少會捲入其中,但這回的賭注是遠高過以往,茱蒂在正傳系列不再只是串場的劇情工具,她終於是一個享有真正完整成長弧線的角色(是的,比在外傳《安娜貝爾回家囉》還完整)。作為一場「最終」的「聖事」,第四集刻劃華倫一家的投入程度,著實是前所未有,無愧完結篇的規格。
幾乎可說《最終聖事》就像一部超級英雄電影、動作英雄電影、或體育英雄電影,它挪用了每當這類系列作品要完結之時都常套入的公式:一開場,英雄早就引退多年,但社會的不公義,逼他們不得不重操舊業,那些不公義,往往還是來自第一集就出現過的敵人;而英雄的強勢回歸,有時還會剛好配合到戲外的觀眾已經苦等新續集推出苦等太久的飢渴氛圍,使觀眾感受到強烈的共感。《黑暗騎士:黎明昇起》和近期的《高爾夫球也瘋狂 2》就是其中兩例。《最終聖事》固然沒有《黎明昇起》那般精良,但要像《高爾夫球也瘋狂 2》那樣守住既有特色和基本盤,已是綽綽有餘。
文:Jo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