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島秀夫領軍開發、PlayStation 5 平台獨佔推出的《死亡擱淺》(デス・ストランディング)續作《死亡擱淺 2:冥灘之上》(デス・ストランディング2:オン・ザ・ビーチ),即將於 2025 年 6 月 26 日正式上市。隨著發售在即,本作在評分網站 Metacritic 上也搶先開出佳績,目前以平均 90 分的亮眼表現,交出一張精彩的成績單。
儘管小島秀夫本人曾表示,希望《死亡擱淺 2:冥灘之上》能獲得「更具爭議性」的評價,甚至在開發過程中,一度因為測試反應過於正面,而大幅修改劇情內容,試圖激起更多思辨與討論,但顯然大多媒體依然給予本作高度肯定。
以下為外媒評分內容:
Dexerto(10分):《死亡擱淺 2》是一部精彩絕倫的作品。這不僅是小島秀夫最傑出的創作之一,不只是因為它的敘事表現,更在於其幾近無限的玩法變化所帶來的體驗可能性。
VGC(10分):《死亡擱淺 2:冥灘之上》是一部史上最出色的續作之一,也是小島秀夫最傑出的遊戲作品之一。它擁有令人驚艷的世界觀、大幅擴展的玩法與玩家選擇權,以及小島秀夫生涯中最引人入勝的角色陣容與敘事,幾乎在各方面都遠超初代作品。
ComicBook(10分):儘管小島秀夫希望創作出具有爭議性的遊戲,但我認為《死亡擱淺 2》是他至今為止最成熟、最令人享受的作品之一。我相當有信心,這部作品將被視為 PS5 時代的代表性傑作之一。
IGN(9分):初代《死亡擱淺》展現出不少潛力:複雜、時而令人困惑,但從不流於做作,像是一份初稿般的創作藍圖。它是一段橫越失落美國的反思之旅,雖然過程中我覺得它偶有絆倒,卻也以一種華麗的筆觸建立了它的世界觀與運作法則。
而在《死亡擱淺 2:冥灘之上》中,故事舞台轉移至澳洲,整體視野更加擴張,幾乎在每個層面都更加成熟與卓越。它幾乎消除了前作中所有拖慢體驗的摩擦點,以一段充滿懸念、劇情走向難以預測的故事取而代之,並加入了一片片如夢似幻又令人屏息的澳洲場景,在其中藏有可隨玩家應變的潛行與動作玩法空間。
誠然,有時它會展現出毫不掩飾的怪異,但這不是它的全部,這是一段充滿創意的旅程,處處令人震撼與驚喜,是那種值得被鼓勵的勇敢嘗試。它或許不是完美之作,但卻無比原創、刺激,始終堅持走在那條少人行走的小徑上——也正因如此,我更加喜愛它。
TheGamer(9分):《死亡擱淺 2:冥灘之上》是一款難以用簡單標準衡量的遊戲,小島工作室持續挑戰我們的期待,在每個轉折處都拋出出人意料的變化。從本質來說,它仍是一場在後末日世界中運送包裹、建立人與人連結的旅程,但只要遊玩幾個小時,你就會發現它遠不只是如此。
GamesRadar+(8分):《死亡擱淺 2:冥灘之上》在初代的基礎上加以擴展,卻又蓋出了帶有全新氛圍的「新翼」。這部瀰漫著「焦油龐克」風格的送貨史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潛龍諜影》,無論好壞皆然——但對像我這樣的系列粉絲而言,這一切都非常對味。
它的世界觀建構與視覺奇觀依然古怪迷人,同時也保留著那股真實的社群感,當你與其他玩家一同上線、攜手重建世界時,那份連結依然令人感動。
GameSpot(7分):初代《死亡擱淺》在某種程度上有著驚人的預見性。它於 2019 年推出,隨後的一年全球爆發 COVID-19 疫情,讓人很難不將遊戲中的世界與現實產生聯想——遊戲中那些躲在掩體中的「預備者」與現實中努力尋找連結方式的人們,皆反映出隔離與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氛圍。
相比之下,《死亡擱淺 2》則不那麼精準明確地傳達某一訊息;它更像是在引導你一次思考許多議題,並讓每位玩家帶走各自不同的感受與解讀。故事觸及了多項當代議題,例如氣候變遷日益加劇的危害、日常生活逐步被自動化、槍枝帶來的傷害、政府與私有企業的衝突,以及「無論如何都要幫助他人」的重要性。
如果說這部續作有任何預言意涵,那麼它或許想提醒我們:對過去的執念,將使我們不斷重蹈覆轍——即便我們努力假裝可以避免那一切。
新聞來源: Metacri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