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日本動畫發展持續蓬勃,也不斷往海內外擴張,展現出十足的軟實力,在疫情期間的助力下,國際市場日趨可觀。
不過近日日本的商業調查機構「帝國資料銀行」( 帝国データバンク ) 公布了日本動畫製作市場 2024 年規模達 3,621 億日圓,創歷史新高,大型作品熱賣與授權業務強勁是主要推力。然而,六成主承包公司(元請)商業績反而惡化,凸顯業界「忙到爆卻賺不到錢」的困境。
調查指出,2024 年動畫製作市場(以公司營收為基準)達到 3,621 億日圓,比前一年成長 4.0%,再度刷新紀錄。
電視、電影、串流平台等多方需求都很旺盛,元請公司在二次授權(IP)業務上的表現也不錯。預估 2025 年市場規模還會再超過今年。
主承包公司平均營收來到 27 億 4,900 萬日圓,也是歷年新高。但獲利狀況卻不樂觀──只有 40% 公司「增加盈餘」,25.5% 獲利下滑、34.5% 甚至虧損,合計有 60% 處於業績惡化狀態。
可以看到收入雖然因為製作單價上漲、舊作透過串流賣得不錯,以及角色二次授權收益增加而提升,但成本漲得更兇。外包費用飆高、自聘動畫師的人事支出增加、辦公室擴編後的租金和維護費用上升,都讓支出大幅膨脹。
反倒是專門承接下游製作,下包工作的「專門工作室」平均營收 4 億 3,800 萬日圓,已經連續 4 年比前年成長,獲利情況也有改善,虧損比例降到 33.3%,比去年少了 9.2 個百分點。
畢竟下包單價不高,沒有 IP 收入當緩衝,其實更容易陷入減益或赤字。
帝國數據銀行指出,動畫公司目前普遍面臨製作成本與人事費用的暴漲、人力不足導致製作延期等問題,營收成長趕不上成本上升,陷入無法把成本轉嫁到報價上的「忙到爆卻賺不到」狀態。
報告也強調,業界需要針對勞動環境進行徹底改革,包括給予動畫師合理薪酬。當然這也是可想而知的,不過在日本動畫市場越來越強勢之下,這樣的現象可能難以翻轉。
新聞來源: PR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