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頭就覺得皮克斯還是很是很強的,簡單明快的介紹了各個情緒角色,以及主角跟第一集的年齡差。中間過多刻意的笑點、過多的現實戲跟情緒角色戲的切換、過密集的節奏、讓我出戲多次。後段很棒的節奏又抓回來,很感人。
對我而言,許多電影第一集呈現新奇世界觀、新鮮的創意,會很讓我興奮,所以我對續集的評分通常少了這部份的。也或許是第二集故事偏向女性向,或我對故事共鳴感不夠高,我求學時是穩定邊緣小團體玩孤高,對社交圈討好生存那套可是一屑不顧。
腦轉2的戲劇張力還是很好,故事張力上比第1集較保守,也可能女生看會更有感受,畢竟是女性主角為出發點~
角色美術上感覺比第一集寫實精緻,第一集感覺更為卡通些,但更精緻也代表想像空間的減少…
電影有很多很棒的地方,但印象中的總是帶來新奇創意的那個王者皮克斯,我覺得還是不足。就來寫一點個人觀點…
看電影時我一直覺得角色表現跟名字的違和感,於是查了維基跟古狗翻譯…
阿廢(Ennui)-
翻出來是“厭倦、倦怠“。串國翻成喪喪~耍廢跟厭倦在動機上差很大欸…
阿羞(Embarrassment)-
翻出來是“尷尬“。串國翻成尬尬~害羞跟尷尬是二回事吧…
阿慕(Envy)-
翻出來是“嫉妒“?串國翻成慕慕。角色表現上是接近羨慕沒錯,但有一點點怪…
機車谷「sar-chasm」-
翻出來是“諷刺跟鴻溝“。你好機車跟你好諷刺,這差很多…
另外厭厭它的台詞很少說討厭,它更多是說噁心,還以為它就叫噁噁…
唉… 再次對國內翻譯組失望… 總是愛自以為幽默的添油加醋… 使得嚴重走味…
大家該知道第一集的樂樂跟憂憂當年整個爆紅,第二集的新角色我還蠻喜歡阿廢跟阿羞,戲份很少卻很有趣,但第二集角色應該是不會爆紅,我覺得啦… 魅力值差太多… 迪士尼是真的有想賣這幾隻的玩具嗎?你看完會想單獨買隻焦焦嗎?請輸入以下網址… 開玩笑的,請自己古狗XD
可以看的那“點到為止“的焦慮跟憂鬱,這些年來全球焦慮跟憂鬱的人口高居不下,我覺得皮克斯如果願意深入,這可以成為神作,就本作對人類心理的研究跟探討,我相信皮克斯原本是有這個野心跟展望的,不過應該是高層不給過…僅僅 “點到為止“ (我更希望不要使用舊IP,而是針對全球憂鬱問題新打造一部深入這個題材的動畫,像是探討生死跟熱情的“靈魂急轉彎“我覺得就是神作…
想吃舊IP的名氣來獲取票房、不敢動到角色偶包、鎖定兒童市場,這會是大動畫公司只拘泥在續集的一大枷鎖…
一直切換使得主角故事的連續性斷斷續續,像是主角跟好友第一次對打是哪邊贏了?還有很多不連貫感?另外主角現實生活故事的斷層,偷文件、不傳球、撞人、卻毫無負面代價… 壞的行為被和諧了… 代價雖不是本片重點,但也讓主角的故事張力不足… 前面精心的鋪陳,後面卻輕輕帶過…
迪士尼近年固有的套路是什麼?是白種人外一定要有其它人種、黑人、華人、墨西哥,是劇中出現的角色越多越好,其實每部角色都多到根本記不住。玩具賣好賣滿~
這些都是在近年的迪士尼各部電影都有這個套路…
其實網上對這部片的網民討論不多(國內對好萊塢動畫片不熱?),那麼不像13億的大片的火熱度… 還是只是國內討論不多?或我被迪士尼同溫層邊緣了XD
當然優點也是不少,不過網路好評文很多,看那些應該很足夠,我小提就好。
像是是認為自己不夠好->我是好的->我接受我可以是多面相的(這段編劇真的很棒)
焦慮的具象化,還有正確使用焦慮帶來的動力,這也是很棒的~
#腦筋急轉彎2
#頭腦特工隊2
#玩轉腦朋友2
#InsideOu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