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差異從「喜歡的變身」就看得出來?!網友熱議「特攝英雄與魔法少女的差別」

想必每個人都在人生中不斷想起過同一個問題:「男性女性到底有什麼差異?」

除了染色體或身體上的性徵,社會性與後天形塑的性別更讓人好奇。就連在東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任教的近藤絢子教授,都在X發起話題討論。

近藤教授閒聊的內容是:「日本的男孩子幾乎都很喜歡電車,女孩子卻不太有這個現象,這有什麼科學理由可以解釋嗎?如果只講後天造成的社會規範,那麼在低年齡群體裡也不該有這麼誇張的男女差異啊⋯⋯」

確實,如果要以嚴謹的研究眼光來看,這是個很難證明的問題,但這畢竟是個大家都會很感興趣、而且都有個人見解的主題,很快就在網路上引起討論。

而後續更有一個熱烈的延伸討論,那就是:「男孩子和女孩子喜歡的『變身』不同」?!

X網友「マサイさん(@MomiRaccoon)」,就引用原文發表見解,也在網路上迅速傳播。

根據推主內文,在男孩向的作品中,變身通常意味角色的整體形象發生巨大變化,甚至包括隱藏臉部,變成一個「完全不同的存在」。例如戰隊或假面騎士等經典角色,變身後是看不出原本模樣的,這種「成為一個與平日不同的他者」的變身,強調的是角色的轉變與隱蔽性。

而女孩向的作品中,變身更像是提升自身形象,強調「成為更強大的自己」。例如《美少女戰士》或《光之美少女》系列,主角在變身後仍保留了自己的面孔,只是變得更美、更強、更具正義感,這種變身強調了自我價值的提升。

這場討論引發了網友們的廣泛參與,大家紛紛從不同角度分享自己的觀點。比如說,這種差異背後,是否反映了兒童在成長過程中所接觸到的性別角色定位?是不是企業在製作這些作品時,經過數十年的探索和市場研究,於是作品內容也反應了兒童對變身的內在需求?

也有人提到,男性角色在變身後隱藏面貌,或許與戰鬥中的心理安全感有關;而女性角色則是展示更強大的自己,可能與對美麗與力量的憧憬有關。

不過,也有人從務實的角度來看,表示特攝作品若要露臉,從技術上就不太可能(包含美感設計,以及變身後由皮套演員演出的考量等等),而女孩向作品雖然變身後沒有遮住外貌,但也常常有「變身之後其他人都認不出來」的設定。

另外,也有人指出其實有許多男孩對於《光之美少女》這類女孩向作品同樣充滿興趣,只是因為社會對性別角色的既定觀念,影響或限制了他們的選擇,讓這些男孩沒有光明正大地談論愛好而已(想想很多台灣男性小時候也有「偷偷看少女漫畫」的時期,好像有點類似啊XD)。

各位讀者對於這個「變身」的心理需求論,又是怎麼看的呢?

新聞來源: MomiRaccoon

※本文為投稿文章非本站立場,內容如有疑慮請來信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