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1995 年開播以來,《新世紀福音戰士》(新世紀エヴァンゲリオン)已成為日本動畫史上無可忽視的經典。相較於同時期以熱血、勇氣與樂觀為主旋律的少年動畫,碇真嗣這位主角卻反其道而行,充滿逃避、孤立與自我懷疑,至今仍令無數觀眾感同身受。當然,過去導演庵野秀明也罕見坦言,真嗣的人格其實正是自己內心世界的投射。
「真嗣反映了我的性格,無論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庵野表示,在創作過程中,他將自身成長時期所累積的孤獨、猶豫與無力感融入角色,誠實地描繪出一個面對世界既無法逃避又無法勇敢前進的少年。這種情感的真實性,使《福音戰士》在三十年後依然保有驚人的共鳴力。
庵野強調,儘管真嗣身上有許多自己的影子,但這並非自傳式創作。例如,真嗣與父親碇源堂之間的極端疏離,並非庵野個人的親身經歷,而更像是一種情感上的隱喻,象徵他成長過程中對於人際關係的距離感。
在《新世紀福音戰士》中,無論是機體戰鬥、使徒來襲,還是末日危機,都不只是劇情設定,更像是用以包裝與承載角色內心創傷的象徵。為此庵野坦言:「我並不是被父親趕出家門。在製作《新世紀福音戰士》的過程中,我發現了自己是個怎樣的人,也承認了自己是個笨蛋。」
隨著時間推移,庵野也以《福音戰士新劇場版》(ヱヴァンゲリヲン新劇場版)四部曲重新構築了整個故事世界,讓真嗣與其他角色獲得了不同以往的成長與救贖。儘管最終章為這部傳奇作品劃下了圓滿句點,粉絲們仍舊期盼能看到更多後續。不過,庵野在接受《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訪問時,對此給出了相對明確的回答。
「我暫時沒有想見到真嗣與其他角色的必要。但這並不代表我永遠不想見到他們:或許未來某個時刻,我會再次遇見他們。」他如此表示。
顯然,庵野目前並未打算將重心重新放回《福音戰士》上。在他看來,長年投入同一個作品世界,需要付出極大的心力與情感,因此短期內延伸續作的可能性恐怕渺茫。然而,以這個系列持續不墜的人氣來看,未來推出前傳、衍生作,甚至由其他創作者接棒延續世界觀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新聞來源: The New York Times FandomW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