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於 2025 年 5 月 2 日上映的漫威電影宇宙最新力作《雷霆特攻隊*》(Thunderbolts*),首映以來不論在票房,或是口碑評價上都有著十分亮眼的表現,不僅讓多位先前戲份不足的角色有機會嶄露頭角,更引入了一位可能影響未來數部電影發展的關鍵角色——「哨兵」。他不僅是電影中的主角之一,同時也扮演反派角色,象徵角色內心深層的掙扎。
「哨兵」最初於2000年由保羅·詹金斯(Paul Jenkins)與繪師傑·李(Jae Lee)所共同創造。儘管擁有壓倒性的力量,哨兵最引人注目的並非他的超能力,而是他那與自己內心拉鋸不斷的矛盾性格。正因如此,《雷霆特攻隊*》這樣圍繞他內心掙扎的劇情,成功為 MCU 注入一股新鮮感,也探討了心理健康與自我認知等深層議題。
日前保羅·詹金斯接受外媒《ScreenRant》訪問時,分享了他對這位角色從漫畫走向大銀幕的看法。他表示,《雷霆特攻隊*》準確捕捉了哨兵的核心:「他的力量,就是他的問題。」
哨兵代表了「人性二元性」,還隱喻了什麼?
詹金斯解釋,這樣的角色設計其實承襲了自古以來敘事傳統中「人性二元性」的母題,如同《化身博士》(Strange Case of Dr Jekyll and Mr Hyde)中的雙重人格。他表示:「我曾寫過《浩克》(The Hulk),我一直覺得他的力量是他的詛咒。哨兵也一樣,這不只是『超人型角色』的另一種詮釋,而是力量帶來困境的故事,觀眾能夠產生共鳴。」
當然,其實「哨兵」一角,其實更蘊藏著漫畫產業發展的隱喻。詹金斯指出,這個角色的創作靈感來自漫畫史的演變歷程:「從4、50 年代的隨機創作,到6、70 年代的實驗性思潮,再到 80 年代的艾倫·摩爾(Alan Moore)、90 年代法蘭克·米勒(Frank Miller)將漫畫推向寫實與黑暗,最後進入 2000 年代的反思與復原,哨兵的故事就像這整段歷史的縮影。」
延伸電影:漫威《雷霆特攻隊*》話題新星登場!哨兵創作者談角色起源與改編歷程:「本來是DC英雄角色的提案」
別把「哨兵」當成「戰力破表」的角色
如觀眾影迷所知,在 MCU 電影《雷霆特攻隊*》中,扮演「哨兵」的演員是由在《捍衛戰士:獨行俠》(Top Gun: Maverick)演出的路易斯·普曼(Lewis Pullman)所詮釋。在採訪中,詹金斯透露兩人在電影上映後見面,並聊到對角色的看法與後續發展:「他跟我說,『我熱愛扮演這個人,這個角色深深打動我。』他想進一步了解哨兵的本質,這讓我非常感動。」
在談及角色內心掙扎時,詹金斯進一步說明「虛無」並非單純的「惡」,而是鮑勃無法原諒自己的一種具象化。
「他對自己的童年創傷、對家人的愧疚與存活者罪惡感無法釋懷,而這份自我厭惡就化為了虛無。」詹金斯強調,這不是簡單的善惡對立,而是深層心理的反映。
至於哨兵未來在MCU的發展,詹金斯雖未透露劇情細節,但強調不能只把他當作「戰力破表」的角色:「若只是讓他去跟末日博士比誰打得比較痛,那會錯過重點。真正值得探索的是他如何面對內心挑戰、建立自我價值感,這才是哨兵的真正故事核心。」
詹金斯也透露,原本構思中的哨兵故事是一部三部曲,分別探討「發現自己是英雄」、「作為人類該如何承擔」、「如何超越人性」三個層次。他強調:「哨兵的故事是:你不是你的心理疾病,即使你正與之奮戰,那也不代表它就是你的全部。」
新聞來源: Screen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