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專欄】《天作之合》:今年最大愛情片驚喜?既傳統也反傳統,還能看見更內斂的克里斯伊凡

(圖片來源:索尼影業)

《天作之合》是個有點難以歸類的愛情電影,廣義來說,它當然符合 romance 這個類型,但如果深入細究,又夾雜好多層次。為了行銷之便,A24 影業將其包裝成傳統好理解的「兩男爭一女、富二代與窮小子二選一」偶像劇,試圖誘導觀眾去想像,這是某種傳統浪漫喜劇的小復古文藝復興之作。而這招也的確奏效,《天作之合》登陸台灣院線之前,全球票房就已突破 8500 萬美金,在這個浪漫喜劇近乎被院線市場淘汰的時代,已屬不易的佳績。

但實際上,《天作之合》遠遠不只是 A24 包裝的那樣。若期待它是梅格萊恩或茱莉亞羅勃茲式的典型 meet cute 浪漫喜劇,那你可能會失望,它不怎麼浪漫,至少不是那種浪漫。你也不能完全當作文藝、呢喃、獨立小品風的《之前的我們》2.0 在期待(儘管同是三角戀的設定多少有些相像,女主角最早認識的那一方,也都是最被劇情偏重刻劃的那方),因為它的調性明顯又比《之前的我們》更商業、更時髦一些。

(圖片來源:索尼影業)

甚至可以說,《天作之合》既是極傳統的愛情片,也是極叛逆的反愛情片,它的傳統,是來自它的架構和結論(它依然鼓勵人們無可救藥地相信真愛),它的叛逆,則來自於辯證、並導出結論的過程。而它體現叛逆的方式,也不是對 romcom 公式進行後設諷刺(這太多人在玩,已經不稀奇),是直接解構感情觀。這點也有些類似《之前的我們》,雖然兩片著重的主題不同,但它們本身都是「有申論題想激發觀眾思考」,而非只想描寫角色的分與合。

市面上大多數的 romcom 只是在提供 meet cute 的甜味、來電的刺激,但《天作之合》是少數和觀眾認真「談感情」的,這也不是《全民情聖》嘻嘻哈哈傳授你脫單步驟,而是認真藉由媒人一職去拼貼當代的擇偶百態。你不會在這過程嚐到任何甜度,甚至可能會因為見識到這過程實際上是多麼冰冷、殘酷,而自覺赤裸、羞愧。好萊塢的愛情電影大多不太喜歡觸及主角伴侶的經濟地位落差,即使觸及了,也盡可能玩笑帶過,或盡可能縮小羞愧感,但《天作之合》不然,它毫不迴避地直擊。(圖片來源:索尼影業)

縱使這羞愧的過程,固然是帶有諷刺性的呈現,但編導席琳宋很節制地盡可能不渲染到過於喜感。這種節制處處可見,不單侷限於此,以至於許多看似荒謬的情節,並沒有被呈現得很爆笑,但不爆笑不是因為不好看,而是因為它誠懇到有點刺痛。而這種刺痛,正是它的叛逆之處,席琳宋和 A24 有意無意地拐騙觀眾去誤認為這是梅格萊恩電影,但產品實物反倒更像尤格藍西莫和魏斯安德森雜交出來的怪物(褒意)。

席琳宋多次假達柯塔強森飾演的露西之口,形容談感情就像談生意,她不只是說說的,《天作之合》本質的確更像原本窮苦的主角被迫靠不法勾當致富、最後因越線失控而充滿罪惡感的創業片(如《神鬼交鋒》或《舞孃騙很大》),強森在片中有類似的心境轉折。還有看看強森和佩德羅帕斯卡上床前怎麼「提 offer、擬合約」的,他們口吻之冰冷,活像置身安德森的電影,他們談論的內容,活像藍西莫在嘲笑人類。(圖片來源:索尼影業)

珍奧斯汀也影響此片極大,你幾乎可將強森的角色視為《艾瑪》現代版的艾瑪伍豪斯、或是《傲慢與偏見》裡的伊莉莎白班奈特,而克里斯伊凡是《艾瑪》裡的喬治奈特利,帕斯卡則是法蘭克邱吉爾式的典型奧斯汀夢幻金龜婿。這是血統混得亂七八糟(褒意)的電影,但最重要的是,它是更進一步體現席琳宋具備大師潛力的火力展示品,她對長鏡、無配樂留白的自信運用,使作品更顯雋永,而這高質感的場面調度,你可不會很常在浪漫喜劇見到。

或許有人今後會稱席琳宋是新時代的諾拉艾芙隆、南西梅爾斯,但我覺得她不只如此,或者說,她還可以不只如此,她還有更多可能性,光是選擇伊凡來演,就覺得她眼光獨到了,她確實在伊凡身上挖出新的面貌,一種「這是我第一次把他當演員看,而不是電影明星」的實在感、樸實感,這是全片最讓我感到驚喜的部份,伊凡終於進化了那麼一點點。我是衝著強森入場的(氣場慵懶甜美的她,很適合出現在這樣的題材),卻收到伊凡這意外的驚喜禮物。


文:Joker

※本文為投稿文章非本站立場,內容如有疑慮請來信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