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評專欄】《王冠》第四季:無懈可擊的殿堂級史詩鉅作

過去四年,彼得摩根 (Peter Morgan)持續在這部 NETFLIX 最浩大、最昂貴的原創影集當中創造奇蹟,而如今隨著黛安娜(黛妃)和柴契爾夫人的閃亮登場,第四季也確實成了整部劇至今最重要也最精彩的一季。 

《王冠》身為 NETFLIX 耗資最重的史詩鉅作,電影級的攝影、美術、服裝不意外依舊遙遙站穩筒中翹楚的優勢地位,構圖設計、場景編排、視覺敘事到了第四季不僅秀麗精緻依舊,其對於細節講究的程度絕對足以使人瞠目結舌,而這一點《王冠》在過去四年來從未讓人失望,即使再如何花枝招展都包你看得開心、看得滿足,而殿堂級的製作確實也少不了殿堂級的配樂、殿堂級的卡司和一齣(近乎)完美的劇本。

《王冠》影集本身最危險、最困難的挑戰就在「歷史的取捨」,而第四季做出的取捨也是劇集至今最明顯、幅度最大、頻率也最多的:第三季單是略過安妮公主的狹持事件便讓一票鐵粉心如刀割、怒髮衝冠,如今第四季更不僅刪去了安妮公主的婚禮、美國雷根總統的外交策略等等重點事件,甚至愛爾蘭的衝突也隨著曼巴頓伯爵之死而後消失無蹤,影集更省略了英國歷史最知名的礦工罷工事件,甚至企圖暗殺柴契爾的大事也成了白紙般的存在。

但觀眾也必須切記《王冠》的目的從來不是將英國歷史重新演繹,也絕非戲劇化的歷史教材,背景將王室設定於二十世紀也非純屬巧合:影集目的在透過描繪王室身在近代社會的歷史,以戲劇方式呈現並檢視傳統價值與現代價值的觀念衝突,而君主制的形象、繁文縟節和規制色彩便是再適合不過的探討媒介。

《王冠》對於整體敘事母題的考量很大因素也影響著歷史細節的去留,也決定每季劇本所採取的態度、方向、人物角度和故事定位,因此歷史事件的刪減和劇本考量有絕對的關係,考量其是否與影集的核心切題,也因此事件小如「費根」能有整整一集、事件大如「罷工杯葛」卻不見蹤影,關鍵就在於事件本身在作品當中是否能夠有合理解釋的空間,以及其能否在有限的篇幅當中起最大的效用。

第八集「48比1」、第三集「童話」、第六集「無主之地」一同並列成第四季最亮眼的三塊金字招牌,敘事、表演、劇本全部無懈可擊、全是頂尖,但最令個人感到意外的卻是第五集「費根」,因為「費根」不僅是整季最具個人色彩的獨立故事,甚至大膽一點可以說是整部影集至今最像獨立電影的單集。

第五集「費根」設定類似第三季的「艾伯凡」、第二季的「魁儡」和第一季的「天災」,三集都以“王室以外人物”的角度作為敘事軸心,但意外的是「費根」是《王冠》至今最具“平民色彩”的一集,全集有超過七成的時間以麥可費根作為中心人物,而它也是整部劇至今最具"乾幽默"(Dry humor)色彩的一集,其將英式幽默悲觀、厭世的頹廢風格給發揮到近乎完美,而「治療樂隊/怪人合唱團」 (The Cure)的背景曲目不僅直接性的契合第五集的調性,同時它也巧妙利用「另類搖滾」「龐克搖滾」來預示九零年代「反傳統」時代浪潮的來臨,象徵性的透露出英國君主制在時代變革下所帶來的違和感,等同間接透過音樂銳利化影集主題的核心主旨。

《王冠》美學上的炫技意圖在第四季無庸置疑到達最高峰,強調圖像符碼、象徵性的頻率特別高(「公鹿/黛安娜」、「打獵/曼巴頓暗殺」、「寵兒/福克蘭群島」),但也不時一幀淡入淡出、炫得過火顯得捉襟見肘,而劇本在戲劇詮釋歷史下付出些微的失分代價:由於過分編排湊合相關事件,使得部分段落鑿痕偏重,零散的符號和隱喻在戲劇效果的潤飾下不免顯得刻意,而這也是《王冠》向來略顯可惜的地方。

奧莉薇亞柯爾曼(Olivia Colman)、喬許歐康納(Josh O’Conor)、海蓮娜寶漢卡特(Helena Bolman Carter)三位在下一季面臨卡司「第三波大換血」之前都毫無疑問交出神級亮麗的成績單,尤其在第三季被嚴重忽略的海蓮娜在本季更是表現驚人,足以與奧莉薇亞同起同坐,一個轉身出場就是瑪格麗特的瀟灑、隨性、脆弱,眼神瞥出的韌性足在必要時能收能放,但第二屆元老卡司當中韌性最強大的黑馬莫屬喬許歐康納,這位“英國版亞當雀佛”一如首屆卡司的凡妮莎寇比(Vanessa Kirby)般潛力無窮(凡妮莎也在今年榮任威尼斯影后),喬許能屈能伸的表演彈性在上一季的第六集「威爾斯親王」表現已近乎完美,然而卻未能受獎季重視(當季「威爾斯親王」未受任何艾美獎提名),如今第四季最終集的爆裂性表演想必已經夠”明顯”到足以吸引評審關注。

兩位重量級新血艾瑪柯林(Emma Corrin)、吉蓮安德森 (Gillian Anderson)的表現更是明顯對準兩顆“金球”“艾美”使勁全力衝刺,為女配角獎項較勁,兩人即使僅能出場一季便足能使人雙膝跪地,而艾瑪柯林尤其在第六集「無主之地」的表現最令人稱羨,柯林從睫毛、到眼,一路到嘴的抑揚頓挫、動靜有常,都是如此地"黃金時期好萊塢",隨便靠肩轉身就釋放一股懾人的電流竄進全身:當她在艾爾頓岩上燥熱難耐、秀出那雙難為的八字眼時,她是黛安娜;為了見見親身兒子一面,淚眼汪汪、氣到不行的專注神情,她也是黛安娜;艾瑪柯林一身夾帶八零年代的表演細胞,恰巧屬於黛安娜的時代,她屬於黛安娜、因為她就是黛安娜。

吉蓮安德森的柴契爾夫人與黛安娜相較起來爭議性較大,起初甚至不免顯得有些刻意,整體誇大化了鐵娘子早期的獨立性、也過度虛化了首相的腔調,但當情況搬到第八集「49比1」似乎也不怎麼重要了,輕鬆成為最完美的表演典範,狠狠擊出一支支全壘打,不僅得歸功於五星級的劇本,吉蓮安德森與奧莉薇亞兩場一針見血的對手戲也奠定了安德森獨有的柴契爾印象,可以確定是整部劇至今最驚人、最鏗鏘有力的橋段之一。

第四季無庸置疑是《王冠》至今為止最頂尖的一季,頂尖到不禁使人懷疑未來影集能否再度創下如此驚人的佳績,更難想像下一次卡司換血後能否維持同樣的表演水平,但唯一能夠確定的是:第四季是相當驚人的藝術成就,請別再猶豫、盡快觀賞!


文:黑桃・花/神經質影痴  

※本文為投稿文章非本站立場,內容如有疑慮請來信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