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島秀夫如何「穢土轉生」:在科樂美的30年與自立門戶創作《死亡擱淺》的4年間,發生了什麼事?


小島秀夫並不是喜歡談論自己的人,即便是接受權威媒體採訪——他們全是為了小島人生中最大的流年 2015 年而來。但他仍然開玩笑地說,與其談論自己,不如談談自己的新遊戲《死亡擱淺》到底在講些什麼。在 2019 年 11 月《死亡擱淺》發行之前,世界上能理解這款神秘開放世界遊戲的人類並沒有很多,包括了製作團隊、飾演角色們的演員等等——包括演戲時不需要導演過多指示就能理解角色的麥斯米克森(Mads Mikkelsen)也是。小島開玩笑地說,「他們全部都不懂我想做的是什麼。」

▼小島秀夫(右)與《死亡擱淺》男主角諾曼李杜斯 Image credit:@sectorsk


玩家倒是已經被迫習慣了小島身上的神秘感,即便你已經玩過《潛龍諜影》(Metal Gear Solid)系列,乃至前作任天堂紅白機上發行的《Metal Gear》遊戲,你仍然無法預測下一款《潛龍諜影》遊戲會說些什麼樣的故事。這些小島監製的 9 款《潛龍諜影》遊戲,看起來像是軍事類型的動作遊戲,但它又自闢門派地認為自己是「匿蹤類型」遊戲(它有個花俏的名稱:「戰略諜報任務」類型),而隨著不同年代的遊戲演進,《潛龍諜影》系列又更像一套長篇的互動式電影。

▼ 《Metal Gear》系列第一款遊戲 Image credit:メタルギア公式
它們在上市前總會丟出各式各樣不著邊際的神秘宣傳,等到玩家親自進入了主角「固蛇」(Solid Snake)的世界,他們會面對小島近乎絮絮叨叨的課程講演:內容包括軍國主義、代理戰爭趨勢、生化兵器開發趨勢、基因改造技術演進、戰爭企業化趨勢、對盡忠報國理念的質疑、對諜報類型主題的反思與顛覆、對資本主義過度膨脹的憂慮……這些都還是遊戲內世界的教義而已,小島還喜歡打破第四面牆,將坐在電視機前的玩家,拖進他的國際軍事諜報政治宇宙裡。

▼ 《潛龍諜影2》 Image credit:gamingbolt
小島秀夫究竟是誰?他似乎不只是負責製作遊戲出品的製作人而已,他有時更像久經戰亂的老兵,有對於現今國際情勢一整個自成系統的價值觀,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訴你。

某種程度上,未曾經歷戰亂的小島,越來越像他製作的英雄士兵角色固蛇——在《潛龍諜影4:愛國者之槍》裡,固蛇已經垂垂老矣,幾乎全世界都視他為傭兵傳奇,但是固蛇卻無意迎接這些羨慕與崇拜的掌聲,他還有任務要執行,是個可能毀滅他一生努力的不可能任務。

▼ 《潛龍諜影4:愛國者之槍》 Image credit:Playstation.com


我們現在重新回顧,會發現 2008 年的《潛龍諜影4:愛國者之槍》,幾乎預言了 2015 年小島的悲慘命運:他與固蛇同樣厭倦熟悉又沈重的戰場,但脫離戰場不像退休那麼簡單,因為背後的老大哥永遠不會善罷甘休。當他們發現你的目標不再與他們一致,那麼戰友也不過是熟悉的可犧牲資源,而他們不會像 RPG 遊戲裡的大魔王,在對勇者施出最後一擊前還長篇大論。

2015 年 3 月 20 日,權威遊戲媒體 Gamespot 發布了一則重磅消息:小島秀夫即將脫離遊戲母公司科樂美(Konami),系列遊戲開發員們將在幾個月內離開公司,這些變動都將在《潛龍諜影V 幻痛》於 2015 年 9 月順利上市之後陸續進行。對許多人來說,這是不可置信的重量級八卦,很少人理解到在這個 3 月,他們熱愛將近 30 年的《潛龍諜影》系列即將發生巨變,而連帶科樂美——小島秀夫——《潛龍諜影》的黃金三角組合也要就此破滅。

▼ 《潛龍諜影V 幻痛》 Image credit:Time magazine
風雲變色的苗頭,也許是 3 月 3 日小島接受 IGN 訪問時提到的,他將會「以《潛龍諜影V 幻痛》作為《潛龍諜影》系列傳奇的終結」。小島不只一次表示過對《潛龍諜影》系列的倦勤,因此這則訪談看起來也像遊戲製作人在計畫即將結束前總會顯露的疲態——如同在馬拉松終點前湧起的自我放棄感,似乎沒什麼大不了。問題是,就在 IGN 訪問的當週,科樂美發表了企業重整消息,他們將會把未來製作遊戲的行政架構,調整為以企業總部馬首是瞻的中央決策形式,而且,這項變動就會在 3 月中進行。

▼ 科樂美(KONAMI) Image credit:Konami Digital Entertainment
而才剛過了 3 月中旬,我們就看到科樂美風馳電掣的「企業重整成效」:一向獨立創作的小島製作公司(Kojima Production)名字,一瞬間幾乎從所有《潛龍諜影V 幻痛》的宣傳上被刪除,連帶地,《潛龍諜影》之父小島秀夫的名字也幾乎消失。

我們可以看看預言般的《潛龍諜影4:愛國者之槍》,其中一張宣傳海報上,年老的固蛇似乎仰天長嘯,而他的下半身已經粉碎成無數碎片——每款小島製作的《潛龍諜影》遊戲宣傳上,總會驕傲地寫著「A Hideo Kojima Game」,但就在 3 月中之後,《潛龍諜影V 幻痛》的宣傳上再也看不到這句話背後的自豪。

▼ 《潛龍諜影4:愛國者之槍》海報 Image credit:reddit


9 個月後,2015 年 12 月 16 日,小島秀夫宣佈小島製作重新復活,未來將與索尼電腦娛樂(後來的索尼互動娛樂)合作,而他的新遊戲將在索尼的 Playstation 4 上獨家發行。

如果那 9 個月裡,你沒有密切追蹤這則撼動將近 30 年遊戲傳統的消息,也許你會覺得,名滿天下的遊戲製作人小島,只不過是離開了一個經營數十年的產品系列(而且他已經表示倦勤很多次了),重新開啟了一個新遊戲計畫而已。但是當然事實不只如此,這個變動不但等同於埋葬了《潛龍諜影》系列(而且是以一種詭異的方式)、讓小島製作打掉重練(洛杉磯分社還被科樂美收回)、而且就像破碎的老邁固蛇一樣,50 多歲的小島秀夫自己,也被迫「打掉重練」。

▼ 小島2014 年初接受採訪,透露新作細節 Image credit:Game Informer
2019 年法米通的採訪裡,小島回顧這一次的「轉生」歷程:「3 年 9 個月前離開科樂美獨立,那時已經 53 歲了,完全是可以退休的年紀了對吧,家人對獨立這件事很反對。53 歲的阿北、沒有錢、什麼都沒有、只有自己一個人的力量,還說想要製作開放世界類型遊戲,我被媒體與同行批評地體無完膚,說我絕對做不出來的。他們會這樣說,是因為即便是世界上很有名的遊戲設計師,自立門戶之後都沒有成功的例子。」

▼ 當時的西語遊戲雜誌明確寫著「小島無路可走」 Image credit:Hobby Consolas
「即便去銀行交涉,銀行也不願意貸款給我,他們說『有聽過小島先生的大名,但小島先生沒有實際經營的事業成績』,日本就是這樣的國家。但即便如此,最大間的那家銀行行員,原來是我的死忠粉絲,因此才貸到了款項。」

「為了事務所、還有為了讓公司同事的家人們放心,我決定租一間漂亮的大樓當作公司。但是,如果想要住進還不錯的大樓,都需要事先審查,因此還被說了『小島製作是三小啊?』這樣的話。結果過程中,現在租到的大樓管理職員竟然是我的粉絲,因此才有辦法租到現在的房子。」

▼ 小島製作的辦公室 Image credit:videogamer


很難想像離開科樂美之後的小島,在日本落入了無人知曉的處境。確實只要是遊戲玩家都可能聽過或甚至崇拜小島秀夫,但對於廣大的日本社會來說,小島並不比偶像還要來得出名:2011 年日本綜藝節目《潛入!Real scoop》(潜入!リアルスコープ)特別調查了小島秀夫的知名度。而儘管在街頭採訪時有民眾熱情地大呼小島是她的神,但現場來賓們卻露出一臉困惑:這個叫小島的人是誰啊?

▼ 小島秀夫是誰? Image credit:blog@yuuzi2010
但是名氣是一回事,脫離企業後,發行遊戲困難度大幅上升的問題,也是最需要小島秀夫即刻適應的當務之急:「開發固然需要(資金),但是發行還包括了行銷宣傳與販售等等議題,這些都需要企業才辦得到。」最初的小島製作是跨國企業科樂美旗下的獨立子公司,但如今新生的小島製作,是一個完全獨立的遊戲開發公司。如同隻身站在荒野之上,現在沒有了企業的保護傘能夠擋風遮雨,也沒有企業的力量能夠完成發行的最後一哩路,在這個連遊戲都需要大量曝光宣傳的資訊爆炸年代,小島的處境困難可想而知。

▼ 如今的小島製作,有超過半數核心開發人員是前科樂美員工 Image credit:Kojima Productions


但是沒有人要求小島一定要成立獨立工作室,反過來說,是只有透過這種孤軍作戰的形式,才能實現小島對遊戲的夢想。在脫離企業體制後,小島更深刻了解了「連結」在這個網路社群時代的意義。「只要妳把作品丟上網路,就能發表給全世界的玩家,這一點即便是電影、音樂或是小說通通都一樣。跟以前比起來,現在的發行更簡單了,個人或是獨立廠商不但能自製遊戲或其他作品,他們還能與受眾們溝通、傳達概念。如今製作遊戲,已經不再需要大企業的體質或是系統才能辦得到了。」小島表示。

▼ 《死亡擱淺》 Image credit:Kojima Productions
網路是革新遊戲發行概念的新變因,但更深刻的原因,在於網路之上能自由溝通的使用者意識。依循正常管道無法借貸、無法租賃的小島秀夫,憑藉著粉絲與他的「連結」,讓原本辦不到的事情迎刃而解。建立有形或無形的網路、然後溝通——日本有個名詞,這叫「以心傳心」,能夠凝聚出一股巨大的能量,進而完成不可能的任務。即便是死而復生、打破生死界線,也不是問題:這正是小島脫離科樂美後,自立旗幟的第一款遊戲《死亡擱淺》的中心主旨。

▼ 《死亡擱淺》小島與蕾雅瑟杜(Léa Seydoux) Image credit:twitter@KojiProFans
麥斯米克森並不是喜歡玩遊戲的人(芭蕾舞才算是他的興趣)、蕾雅瑟杜也不是玩家,他們更從未聽過小島秀夫這個在遙遠島國上的遊戲製作人名字。但是他們的親友都玩過《潛龍諜影》系列、而且都是小島的粉絲,透過這樣的「連結」,他們都願意加入這個「沒錢沒後台的 53 歲阿北」的巨大遊戲計畫。

▼ 《死亡擱淺》小島與麥斯米克森 Image credit:Kojima Productions


但如果小島製作今天是初出茅廬的年輕製作公司,想必很難擁有這樣強大的情感連結。說到底,小島與科樂美的恩仇背後,仍然必須意識到小島在科樂美工作累積的名聲與成績。就像小島說的,即便這些新的連結讓他能夠做出《死亡擱淺》,但這都是因為「自己在科樂美的 30 年成績」。為此,他不能否定與科樂美這些年的合作關係,而且,必須感謝科樂美才行。

▼ 2001 年在科樂美辦公室的小島 Image credit:Ars Technica小島表示:「我要感謝科樂美的是,當我提案想進行什麼計畫時,他們都願意通過……當我報告連預算都規劃完成的計劃案時,他們只告訴我『那就做做看吧』,反倒沒有『你非得這樣做才行』的束縛。如果不算新進公司的時期,科樂美從來沒有指示我必須一定得做什麼。大部分我自己的提案,都告訴他們我要針對的方向是什麼、在什麼時候推出、我需要什麼樣的人才、這是根據什麼未來發展所作的判斷、然後會做出什麼樣的遊戲,請讓我去做。而只要我說了,他們都會讓我放手去做。這種情況直到我最後離開公司前都是如此,而也是因為這種模式,才造就了現在的我。」

▼ 曾代表科樂美出席活動的小島 Image credit: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
企業有企業的考量,更何況是老牌遊戲公司科樂美,而相較於一直以來都維持作者論立場的小島而言,他要堅守作者論的「我筆寫我心」路線,就勢必會漸漸地與企業的終極目標(營利)有著明顯的路線落差。不只是遊戲界,製作產品同樣需要巨量資源的電影圈也是這樣,堅守作者論的導演們,像是馬丁史柯西斯、《火線追緝令》的大衛芬奇等人,他們也無法適應「為人作嫁」的工作路線,不為大型電影公司製作以營利為目的的電影(tentpole movie),寧可周遊列國尋找機會——大衛芬奇就轉投製作風氣更自由的串流平台網飛(Netflix)發展。

流年似乎有運氣不好的意味,但流年真正的意義,只不過是指「如流水般逝去的光陰」。遊戲產業、或指全世界的內容製作產業,每一年都隨著社會脈動而進行著有形或無形的變化。小島與科樂美的分手即便不發生在 2015 年,很快地也會面臨促使轉變的挑戰。2020 年的年度各界遊戲大獎,像是《黑帝斯》這樣的獨立遊戲作品,也能與耗資數千萬美金開發與行銷的 3A 級大作競爭獎項——最後甚至贏過了《毀滅戰士:永恆》或是《仁王2》這樣的超級大作,獲得了年度最佳動作遊戲寶座。小島秀夫反而像是在最好的時機,遇上了他的「流年」,讓他親身感受到遊戲產業的巨大浪潮正在改變流向,同時讓他做出了生涯最棒的代表作。

▼ 《黑帝斯》 Image credit:Supergiant games


儘管疏離與神秘的宣傳風格依舊,但是《死亡擱淺》的本質卻簡單直覺。在沒有政府、沒有商業活動、沒有人生意義可言的末日裡,所有人都自閉在安全的地下堡壘,斷絕了一切對外溝通,但在此同時,人們的心靈危險程度卻上升了:生育率下降、生理機能下降、開始變得厭世。

主角需要透過挨家挨戶地送貨,藉以連結末日後的美國,經過這種串連,人們在物理層面仍然無法彼此親密接觸,但他們卻能透過形而上的網路互相溝通、傳遞訊息。最終這些被主角「連結」過的人們,開始以不同形式協助主角面對他的最終宿命,試圖找出終結末日的唯一方法。

▼ 《死亡擱淺》 Image credit:Kojima Productions
《死亡擱淺》的末日送貨,幾乎就是小島秀夫放逐於遊戲產業之外後的夫子自況。你能在這片廣大的末日荒野裡,感受到一個獨立遊戲公司建構世界的完成度,可以如此之高——你甚至能與 bug 不及備載的《電馭叛客2077》做比較;妳能感受到這個世界裡那些無情的雨雪,堪比小島離開科樂美後自立門戶的艱辛;而遊戲裡每個送貨客戶,對送貨員主角從陌生、不信任、到全心支持你的態度變化,也能看出小島秀夫對建立人際關係的深刻體悟。

▼ 新生的小島製作,這個月剛渡過他們的 5 週年成立紀念》 Image credit:Kojima Productions
在這款遊戲裡,我們能更清楚地看見小島秀夫的困境、與跨越困境的契機,在《死亡擱淺》裡,小島的輪廓更顯得清晰,這是一款關於人與人之間的遊戲,這也是一款基於小島親身體驗、由小島製作、體現小島心境的遊戲。

而就在 2020 年 5 月——發行半年後——小島秀夫宣佈,《死亡擱淺》已經損益兩平,並且開始持續獲利,能夠讓小島製作有能量開始下一個遊戲計畫的籌備規劃。能夠獲利,這對所有獨立遊戲廠商來說,都是最棒的消息。而《死亡擱淺》的成功不只是財務上的,外界對它也多有好評,但更重要的是,《死亡擱淺》持續地連結更多玩家:發行一年後的現在,每月仍然有超過 15 萬玩家,在荒野美國裡造橋修路送快遞,而台灣甚至仍然是全球最熱衷《死亡擱淺》的國家,熱衷程度高出世界平均有五倍之多。

▼ 《死亡擱淺》:物流業連聖誕節也不會休息 Image credit:Kojima Productions


《死亡擱淺》上市前的宣傳期,小島秀夫幾乎接觸了所有他敬重的創作者們,包括了一樣由獨立製片起家的《瘋狂麥斯:憤怒道》導演喬治米勒等人,甚至還上了綜藝節目宣傳,在這些活動裡,我們看見了不一樣的小島秀夫。但在《死亡擱淺》裡,我們感受到了百分之百的他。

▼ 喬治米勒盛讚《死亡擱淺》



小島秀夫是誰?他似乎已經脫離自我認定的詛咒,成為了脫離主流遊戲產業後,仍然能活得下去的獨立製作人;成為了遊戲界最期待與其他領域連結的遊戲製作人;他透過《死亡擱淺》做出了最誠懇的告白。如今的小島秀夫身上,已經看不到老兵的疲憊,今年 57 歲的小島,似乎比那個開發《Metal Gear》的 24 歲青年,還要更有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