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專欄】《機密特務:阿蓋爾》:這部諜報版《駭客任務 4》你可能嫌爛,也可能愛上它

(圖片來源:環球影業)

(內文涉及劇透,請慎讀)

身為馬修范恩的粉絲,期待《機密特務:阿蓋爾》上映,是一段頗為魔幻的歷程,因為打從三年前籌拍計劃風聲走漏,此片的四周就已經瀰漫著各種懸疑性。《阿蓋爾》劇情大綱最初被爆料出來的時候,竟同步流傳著兩種版本,當時各家外媒全被搞糊塗,不知哪一版才是真貨。後來,官方宣佈《阿蓋爾》的小說原著要在上映前一個月才會出版,但直到書都上市了,作者艾莉康威卻始終沒露臉過,我們甚至搜遍網路,除了電影公司替她經營的社群帳號,也根本查不到這號人物的半丁點資料。

官方對外宣稱,康威是個新人作家,而馬修范恩在小說出版前就先讀到稿子,並決定買下翻拍權,然而預告片發佈之後,網友們才驚覺,布萊絲達拉思霍華飾演的小說家女主角就叫這名字,甚至連職業設定都一樣。這時有些影迷猜測,康威這人其實不存在,她只不過是官方為了做病毒行銷掰出來的幌子,但范恩卻多次堅稱,康威是真實存在的人,只是為人低調,不想拋頭露面。劇情高度保密的《阿蓋爾》,從開拍前就充斥著後設意味的神秘感。

(圖片來源:環球影業)

而當你真正看完正片之後,你才會通盤理解,電影早在開演之前就已經開演了,某種程度上,《阿蓋爾》的宣傳造勢就是觀影體驗的一部份,從籌備期至上映前夕的各種猜疑,也包含在這趟遊玩行程之中,最令我驚奇的是,正片裡大多數的謎底,我其實三年前就被劇透了,因為那些被隱藏的謎底,就是最初流傳的其中一版劇情大綱。真相是,當時媒體拿到的其中一版大綱,是戲裡康威所寫的小說內容,而另一版包含謎底的,則是康威自己的故事線。

但在觀影當下,我並不記得那些大綱的劇透內容,我是直到正片揭曉謎底,才產生『我好像早就知道了』的知覺,並進而聯想到過去聽聞的報導,然後回家重新翻找出來確認,這才明白我早就被劇透過,只是時間沖淡了記憶,而這三年間,官方固然也沒再讓另一版外洩大綱流通市面,所以我等於就跟戲裡的康威一樣完全失憶,直到被點醒,整個人才回神過來,想起所有真相。某方面來說,我從《阿蓋爾》獲得了近乎第一人稱般的觀影體驗 XD

(圖片來源:環球影業)

這些事前有意無意的訊息操作,終究都是為戲裡 Meta 味十足的設定服務,因為無論是范恩的《金牌特務》系列,或現在的《阿蓋爾》(其實根據《阿蓋爾》隱藏片尾揭示的伏筆,好像也沒有把它們區分成兩套系列的必要了),它們都是對諜報類型進行解構的致敬作品,差別只在於《金牌特務》更著重翻玩詹姆士龐德的單一文化符號,《阿蓋爾》則著重翻玩諜報類型的「本身」,也就是說,《阿蓋爾》更講究建構懸念、建構逆轉、建構曲折性。

所以你會發現,《阿蓋爾》的場景不如《金牌特務》系列花俏繽紛,它甚至可說是簡陋,簡陋到讓你像在讀一本「廉價低俗的間諜小說」― 這也正是戲裡的角色對康威筆下作品的吐槽。那種簡陋到很虛假的陽春味,恰好襯托了康威的處境,她被囚禁在一套謊言、一座攝影棚、一齣作者身份混亂的虛設舞台劇。《阿蓋爾》更希望以故事的懸疑性、而非感官刺激取勝,它提供的轉折份量之多,大約是《金牌特務》三集加起來再乘以二。

(圖片來源:環球影業)

從去年到今年,范恩受訪時總是不忘強調,麥克道格拉斯的《綠寶石》系列、亞佛列德希區考克的《北西北》等懸疑片,是他此次最大的靈感來源,而你確實也能在片中感受到這些前輩作品對《阿蓋爾》的影響;《綠寶石》裡小說家與真實冒險家的浪漫奇遇,被轉化成了小說家與真實間諜的浪漫奇遇;莫名捲進大陰謀的希區考克式主角人設,則被套用在康威身上。康威同時還夾帶著《魔鬼總動員》般的失憶間諜公式,和阿諾史瓦辛格一樣受困在敵人預先編程的虛假記憶,被敵人扮演的假親屬監控著。

但綜觀來看,《阿蓋爾》的概念更接近於《駭客任務:復活》,康威就是尼歐與崔妮蒂的融合體,山姆洛克威爾則是想要喚醒崔妮蒂的尼歐,布萊恩克蘭斯頓則是壓抑康威記憶的母體分析師,而他誘導康威透過寫作坦露出真實記憶,就相當於母體故意讓尼歐將自己的真實記憶「改編成」電玩遊戲,他們均渾然不知,自己的創作其實就是親身經歷(但腦內的記憶殘片,仍經常在他們眼前忽然閃現)。《阿蓋爾》也和《復活》同樣頌讚愛情的偉大,這兩對被迫拆散的情侶,都在最後用愛克服萬難、投回對方懷抱。

(圖片來源:環球影業)

《阿蓋爾》甚至也註定要步向與《復活》相同的毀譽參半之途,它的鋪陳很考驗觀眾的耐心,它揭露謎底的方式也不見得討人喜歡(因為有點過多過雜,觀眾的焦點可能會跟不太上)。《阿蓋爾》的前半段很老套,雖然看完之後能明白,某些貌似老套的安排是在替後面的爆點埋線,但范恩仍然浪費太多篇幅在已經就緒的事情上打轉,這難免減損後面那些爆點揭曉時的震撼力,因為范恩近乎快磨光觀眾的耐性,也差點快丟失觀眾原有的好奇心。前半段若再更精簡些,觀感絕對會提升很多。 

但《阿蓋爾》的本意是好的,這也是我仍然喜歡它的原因,即使它並不完美。尤其片尾的三場動作戲,更是浪漫到無可救藥,浪漫到實在無法讓我討厭這部電影;霍華與洛克威爾的走廊情侶槍戰,根本被范恩拍成了音樂劇,她倆一邊調情一邊掃射,連掏個彈匣都能是一段舞步,滿滿的細節、滿滿的創意啊!范恩最近正打算執導一部由戴米恩查澤爾編寫的歌舞片,這段槍戰基本上可當作預先演練了。霍華的個人溜冰秀,當然也是酷到不行,華麗又俏皮,帥到讓我戀愛。還有最後的情侶互鬥,搭配披頭四最近才重製發行的 Now And Then ,個奶奶的切題到感動噴淚,范恩還故意在這時回扣前面預埋的「踩頭」梗,一度讓我捏了把冷汗,深怕他真會把結局收成悲劇。

(圖片來源:環球影業)

我知道,一定會有人嫌棄霍華在這部的身材過於福態(她近年的體態很少瘦下來),但她真的很適合演這部。范恩大可找安海瑟薇、莎莉賽隆、艾蜜莉布朗或潔西卡雀絲坦這類外型更突出的女星來擔綱,但他偏要霍華是有道理的,這角色需要給人不起眼的樸實感,不能有「星」味 ― 事實上,她和洛克威爾的角色,本來就是以「不起眼的寫實間諜」概念為基礎 ― 而霍華不算是明星演員,這幾年也正好愈來愈散發出 mama bear 的溫和氣場,那種氣場正好貼符此角長時間窩在家的慵懶內向個性。

霍華是全片的靈魂,也是我喜歡《阿蓋爾》的主因之一。你或許可以批評范恩的敘事功力退步了,但他看人的眼光始終沒有下線,他很清楚什麼樣的選角組合會擦出意想不到的火花。真心覺得霍華是個很被低估的演員,當然,這主要也是因為她平時接的戲太少了,但我相信,她要是卯起來演,很多女星的飯碗是會被她輕鬆捧走的。


文:Joker

※本文為投稿文章非本站立場,內容如有疑慮請來信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