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為何能夠準時守時?」德國記者親訪東京深刻了解「守時文化」的背後根基

在全球眾多大都市中,東京以其高效且準時的交通系統聞名於世。對於來自德國的《時代報》(Die Zeit)記者而言,習慣了歐洲鐵路的誤點,初次踏入東京地鐵時,他彷彿進入了一個運行精密的世界。這座日均運送六百八十萬名乘客的地鐵系統,不僅能精確到分鐘,甚至可達秒級準確,這一切究竟如何辦到?


準時,從來不是巧合

這位德國記者表示,他的旅程從池袋站開始。當他在約定的時間前二十分鐘抵達集合地點時,東京地鐵的員工早已等候多時,甚至比集合時間提早了半小時。對於習慣歐洲人隨興時間觀念的記者而言,這種守時精神令人震驚。

本還想著「這怎麼可能?」的德國記者,在他一路走進地鐵的核心區域,才發現其中奧秘。特別是當他站在車站的月台上觀察時,發現了周遭的乘客並沒有因人潮擁擠而顯得混亂。相反的,每個人依照地板標示排隊,直到列車到站時,乘客迅速但有序地上下車,彷彿經過精心編排的流動機制。

見到此狀,德國記者便透過訪問東京地鐵的調度中心與駕駛員,發現到整個系統的準時運作,是經過精密計算與持續優化的結果。在這裡的員工們,不僅受過嚴格訓練,還有應對突發狀況的詳細預案。例如,一旦列車發生故障,其他列車可立即協助拖曳或推送,以減少影響範圍。


時間管理的極致演繹

之後,這名德國記者還前往新木場的一座培訓中心,這裡設有仿真車站與駕駛模擬器,好讓員工能夠熟悉所有可能的突發狀況。而在他體驗緊急停止系統與消防演練後便發現,東京地鐵對於「準時」的追求不只僅限於列車,而是深入到整個組織文化與員工培訓中。

他表示更讓他感到驚訝的是,地鐵乘客專線的抱怨電話極少,甚至偶爾還會收到鼓勵與感謝的話語。這與德國截然不同,畢竟在德國,乘客對於列車誤點的抱怨幾乎是日常。

對這名德國記者而言,這趟深入東京地鐵的旅程,讓他對於「守時文化」有了新的理解。他表示,在德國時間管理似乎已被視為相對寬鬆的概念,但在日本,「準時」卻是一種內化的價值觀,這不僅體現在交通運輸上,也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新聞來源: クーリエ・ジャポン

※本文為投稿文章非本站立場,內容如有疑慮請來信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