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VTuber 近幾年爆紅,不論在日本、亞洲甚至歐美都逐漸帶起風潮,當然越多人關注之餘,其實也有很多個人勢、甚至企業箱的 VTuber 也很掙扎,畢竟現況環境太多人加入,視聽者卻沒有連同成長,以致市場飽和,也出現不少放棄的 VTuber。
近期在日本 X 上,出現了一個「底邊VTuber」( 底辺Vtuber ) 的趨勢話題,這個原本帶有自嘲意味的稱呼,如今卻意外成為搜尋熱詞。不僅引發話題,也讓許多創作者與觀眾重新審視VTuber生態中「成敗」與「認同」的界線。
所謂「底邊VTuber」,泛指在觀看數、訂閱人數或收入等方面不如主流 VTuber 的創作者。不少創作者以此自稱,希望以幽默的方式面對現況。然而,就在昨日 ( 4/22 ) 「底邊VTuber」一詞衝上日本 X 趨勢熱搜,引起大量轉發與討論。
像是就有位 VTuberライナー直呼,「底邊VTuber」現在這個詞在 VTuber 圈甚至社群整個炸開了,看到這種狀況真的讓人很不是滋味……
另一位 VTuber 北方荒熊リュー指出,「底邊VTuber」都上熱搜了,但根本的起因到底是哪來的,講白一點啦,所謂的底邊VTuber其實還滿厲害的。
因為世界上更多的是:
①根本沒在開台
②也沒準備內容
③看不到任何努力
這些連 VTuber 都稱不上的人超多,你會說「那人是底邊」,那代表你看到他了,不要把「底邊VTuber」跟那些啥都沒做的混為一談啦。
許多自認為在「底邊」奮鬥的VTuber也分享了自身經歷,軌月える則分享出道首播時的經驗:「最大同時觀看只有3人,訂閱只有1人」,並呼籲新手務必好好準備,不要浪費出道宣傳自己的機會。
另一位VTuber八千田基準點坦言,待在這圈快六年了,訂閱才240人,甚至跟台的常常都個位數或是零。但也覺得「底邊VTuber」這種稱呼不管是自己講還別人講,都不是什麼好詞。雖然我走的是慢慢來的路線,但還是有願意來看我台的觀眾,開台也很快樂~
但事實上也有人發現一個現象,就是「自稱底邊VTuber然後爆紅,最後成功脫離底邊」的案例出現了不少次,要不要考慮改叫「斜邊系VTuber」看看能不能紅。
當然也都在開玩笑,認為所謂「底邊VTuber」其實就是自嘲的一種,也是勉勵自己向上的動力。
其中有位網友 kentax 分享自己的觀察,認為「底邊VTuber」其實這一詞並不是很好的操作。
原因分為 :
品牌形象會受損
當你說「我就這樣而已啦」,觀眾第一印象會直接扣分,還沒看到你的實力,就覺得你不怎麼樣,太可惜了。
在社群上印象不好
不認識你的人只看到這詞,可能就覺得你氣場低迷、不想追蹤你了。要記得,謙虛和過度貶低自己是兩回事。
影響其他合作創作者
VTuber的形象通常是由繪師、建模師、剪輯師等共同完成的,你一口一個「底邊」,也可能讓人誤以為這些專業創作者的作品也不怎樣。
會錯失合作機會
企業或其他VTuber可能因為你過度自嘲而不敢找你合作,怕你不穩、怕你沒信心。
這種話即使只是玩笑,也可能對自己或周遭造成無形的傷害。再怎麼說,現在成績不好不代表以後也不會進步,真正重要的是你未來想怎麼做。與其說自己是「底邊」,不如說明你想帶給觀眾什麼、你想走向哪個方向,這樣才能找到真正支持你的人。
另一位 VTuber 馬車道はげみ則分享,曾被貼上「底邊」標籤的VTuber,但他始終相信「有人在軌道上閃耀,也有人在谷底努力前行。」她希望能用自己的方式「抓住屬於自己的光芒」,帶給觀眾希望與勇氣。
也自嘲從底邊翻身才是真正的灰姑娘VTuber吧(笑)。但還是覺得,真的不需要特別去叫自己「底邊VTuber」啦。
這場關於「底邊VTuber」的討論,不只是圈內的一場話題熱潮,也反映了現在 VTuber 圈子的創作環境中,創作者如何與自我價值、觀眾期待和市場現實搏鬥。
無論是在頂峰還是谷底,每位創作者的努力都值得被看見。或許,比起「自嘲取暖」,更重要的還是相信自己仍有無限可能,努力過後不後悔才是真正的價值。
( 延伸閱讀 : 錢投下去了卻放棄? 日Live2D兼繪師表示 : 約4成的VTuber製作好皮之後選擇不出道 )
新聞來源: tog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