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二十世紀影業)
(內文涉及劇透,請慎讀)
三年前的《終極戰士:獸獵者》,不只是《終極戰士》系列的一次文藝復興,要說它是這系列第一部真正意義上取得廣泛成功的續集也不為過。回首《獸獵者》的三部續集,《終極戰士2》《終極戰士團》《終極戰士:掠奪者》上映當初都是毀譽參半(《掠奪者》應該是毀居多),這三集後來雖有累積不少各自擁護的影迷,但它們從未達到傳統認知上的廣受好評,至於票房就更不忍直視,都有一種愈拍愈小眾的淒涼感。
《獸獵者》和前四部最大的差異,是它跳脫了硬派且 B 級的砍殺片娛樂,不再只是安排一群又一群的祭品供阿終獵捕,它變得更親近觀眾,懂得講述人物成長、甚至販賣溫情,是通常會被影評人形容為 action blockbuster with heart 或 heartfelt的娛樂電影。有些影迷可能無法接受這樣的轉變,會覺得《終極戰士》系列的「血性」被稀釋了,或吐槽這系列「變娘砲」了,但這是必要的轉型,是時候該找新出路了。
(圖片來源:二十世紀影業)
這是必要、也是成功的轉型,《獸獵者》確實鋪出一段有溫度的兄妹情,一段不被看好的弱者逆勢突圍的熱血 Underdogs 養成記,最重要的是,它有深刻反思終極戰士的「獵人」本質,著實以獵人的精神為出發點,去延伸發想一切關於「獵」與「被獵」的情節。前四集只是很表面地將狩獵形式設計得愈花俏,但《獸獵者》終於另闢蹊徑,會去戲弄獵物和獵人的處境、對比獵人與獵人的關係,然後思考「獵」這件事對角色而言,是否還代表更重要的個人價值。
身兼《獸獵者》編導的丹崔克坦柏格,在《獸獵者》用這招初試水溫試成之後,便進一步取得了他在這系列更大的創作主導權,迪士尼與二十世紀影業現在幾乎是將整個《終極戰士》系列的未來都交付在他手上,而他也樂此不疲。但崔克坦柏格並沒有馬上接著拍《獸獵者 2》,相反地,他是繼續不斷借助其它新角色複製《獸獵者》的成功,通常來說,複製前作的要素,是在同一條故事線的續集裡去進行,但崔克坦柏格反其道而行。
(圖片來源:二十世紀影業)
崔克坦柏格能有這樣的自由,很大程度或許是得益於這系列的連貫性低,而連貫性之所以低,是因為最一開始阿諾史瓦辛格拒絕回歸,且後面每一部續集的市場反響,也沒熱烈到足以接著相同的故事線往下拍,所以每一部都在換一批人嘗試新路線,多年下來,自然而然就演變成如今的單元劇形式。在這意外造就的環境條件之下,迪士尼與二十世紀顯然沒有足夠強烈的財務考量和誘因,去逼迫崔克坦柏格只能拍《獸獵者 2》。
於是《終極戰士》系列就這樣徹底成為崔克坦柏格盡情玩耍的遊樂場,熱情滿溢的他,今年一股作氣就連推兩部新作,他透過「動畫」這個相對更低成本、但畫布更廣的媒介,在《終極戰士:時空獵襲者》大放送滿足粉絲憧憬多年的幻想:讓阿終對決地球上不同時代不同種族的各類戰士;然後又為真人電影的珍貴額度,保留了本系列史上最大膽的創意:讓阿終在《終極戰士:殺戮星球》首次成為電影主觀敘事立場的第一主角。
(圖片來源:二十世紀影業)
但別被崔克坦柏格的野心勃勃給嚇壞,他看似貪心丟出五花八門的故事線,實際上他非常自制地謹守《獸獵者》當初奠定的基礎。《時空獵襲者》和《殺戮星球》就如同《獸獵者》,繼續守住簡單直球的小格局,繼續維持 Character Driven 的型態、高度聚焦角色個人的磨練。若綜觀來看,這三部還能自組一套主題性質的三部曲,因為崔克坦柏格幾乎全在講述 Underdogs 屬性的故事,從《時空獵襲者》裡不幸戰死的維京領袖之子、成年後報復親兄弟雪恥的武士、意外在一場空中纏鬥獲得大好機會證明本領的二戰飛行員,到《殺戮星球》中被視為家族之恥的終極戰士戴克,他們都是渴望通過試煉來翻身、卻不被看好或自己有所膽怯的挑戰者。
你還能觀察到,崔克坦柏格對描寫手足之情也有其特殊偏好,《獸獵者》有一對柯曼奇族兄妹,《時空獵襲者》有一對武士兄弟,《殺戮星球》則是有一對特意要擺進來對應的合成人姊妹和一對終極戰士兄弟。這幾對手足,其中年長的一方有時是扮演類似心靈導師的角色,有時是主角渴望超越的對象,有一個甚至最終反派。崔克坦柏格配置了好幾組不同的角色跑不同的任務,但歸究到底,始終講的是同一則故事,然而即便一再自我重複,新鮮感卻毫不流失,每一次的張力和感染力都做到恰到好處的豐滿。
(圖片來源:二十世紀影業)
但《殺戮星球》又不僅僅是講 Underdogs,它還想談談對體制、對傳統規範的顛覆和挑釁。無論是戴克,或是他的合成人夥伴席亞,原本想從自己的族人、自己的兄姊獲得認可的他們,最終都意識到,本以為能夠給予認可的對象,其實就是箝制自己成長的人。於是席亞和戴克,各自都透過弒親來完成試煉,並共組新氏族走自己的路(in other words:就是迷你版《星際異攻隊》啦)。我相信大多數觀眾都沒料到,會有一天在《終極戰士》系列見到好萊塢常見的無血緣家庭情結,但它真的發生了,而且崔克坦柏格還是透過兼具溫馨和殘暴酷勁的手法來讓它發生。
但要說起本片最艱難的「試煉」,當然就是要如何使觀眾對戴克產生共情了。終極戰士以往的角色定位,不外乎就是有智慧的怪獸和恐怖片殺人魔,這是影史首次賦予終極戰士真正的角色刻劃,還要給他們大量的外星語台詞,但難處在於,同時又不能弄得太「人化」或「丑化」,必須和他們保持一定的距離感,保留原本神秘又陌生的異類隔閡,不能破壞他們原有的凶氣,不能偏離他們種族設定上得維持的危險和肅穆氣質,而我深深覺得,《殺戮星球》在這點做到極美妙的平衡,終極戰士一樣很酷,但形象也更立體更有溫度了。
(圖片來源:二十世紀影業)
毫無疑問,《終極戰士》系列在崔克坦柏格的悉心照料下活得十分茁壯,連續三部都有新花樣、都是優質強作,就連配樂的部份,不需要大量倚靠艾倫席維斯崔的首集經典主旋律,也照樣活得很好,活出自己的一片天,這次的尤特加語人聲吟唱,實在太炫太潮。雖說《終極戰士》是單元劇系列,但崔克坦柏格顯然也扮起了這個宇宙的凱文費吉,默默在下一盤大棋局,從《獸獵者》《時空獵襲者》到目前的《殺戮星球》,每集片尾都有吊足胃口的伏筆,不管這些伏筆最後會收在哪?是否會匯流?我都迫不及待想看更多後續了。
文:Joker
Jo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