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專欄】《珍愛硬起來》:珍妮佛勞倫斯諧星潛力爆發,卡麥蓉狄亞的喜劇接班人誕生

(圖片來源:索尼影業)

今年暑假檔最令我期待的電影,不是阿湯哥、不是唐老大、不是瓊斯博士、不是芭本海默、不是變形金剛、不是蜘蛛人更不是閃電俠,而是《珍愛硬起來》,原因無它,就只因為我是珍妮佛勞倫斯的鐵粉,而且這就是她一直想演、卻很難演到的純喜劇片,這是她在前幾年的當紅時期絕對無法被經紀公司允許接拍的劇本。《珍愛硬起來》是她的歸屬,是她私下最鍾愛的其一類型,所以我特別期待她會在裡面玩得多麼盡興。

但《珍愛硬起來》沒有想像中的瘋,小珍在電影確實毫不拘束,但電影本身反而相對保守,如果你指望它成為新世代的《美國派》《男孩我最壞》或《40 處男》,那你肯定會失望,它甚至也不如導演自己的上一部《好小男孩》來得歡樂,如果你指望它麻辣,它好像也不夠辣、不夠髒、不夠「法拉利兄弟」。真正令我多少失望的主因在於,《珍愛硬起來》很努力想兼顧喜劇和角色內在的哀傷,但兩者都沒留下夠強的後勁或餘韻,難掩可惜。

(圖片來源:索尼影業)

但《珍愛硬起來》的核心主旨是好的,這是一個 come out of your shell 類型的故事,無論是被雇來幫內向的高中畢業生破處的小珍,或是那位內向到需要父母請人幫他破處的畢業生,他們都在某種程度上因故「停止長大」,或者說「拒絕長大」。他們都各有自己的舒適圈(也可形容為是一座無形的牢籠)必須跨越,各有自己的創傷等待治癒,而這段非典型的友誼,終於將他們推向遲來的成長,幫助彼此順利實踐了不同意義上的「轉大人」,從發展停滯的人生狀態中脫困。

我喜歡這樣互補、互相對應的角色設定,也多少有被觸動到,但又覺得這片的潛力應不僅於此,始終沒有真正「硬起來」過。以性喜劇的標準而論,《珍愛硬起來》花費了異常多的時間說服觀眾去同情角色,沿途固然不乏笑點穿插,但笑點的精緻度多半沒到「大爆點」等級,而那些「企圖引發觀眾同情」的時刻雖然鋪得很長很滿,卻又頻頻搔不到癢處,劇情演出來了,可是情感的醞釀偏偏就是沒有戳到那個點。

(圖片來源:索尼影業)

但長遠來看,我依舊希望小珍繼續接演更多的喜劇作品,這不只是因為她本人就很愛搞笑,這更是因為我在她身上看到了卡麥蓉狄亞的影子,她非常適合成為卡麥蓉那種 R 級尺度喜劇戲路的接班人。事實上,小珍確實也是卡麥蓉的影迷,甚至私下和卡麥蓉也混得很熟,而卡麥蓉如今事業重心早就不在演藝圈,小珍剛好可以填補這個位置。另一方面,小珍也沒出現非專職喜劇演員偶爾跑去演喜劇時會有的突兀(就是放不太開、找不到自己喜感、抓不太準 punchline 時機點的那種尷尬),她很快就融入美式喜劇特有的步調,渾然天成到根本就是天生要吃諧星這行飯。

嚴格來說,小珍在喜劇方面的可塑性沒有卡麥蓉來得寬廣,卡麥蓉是可甜可低俗的,甜的時候可以駕馭《戀愛沒有假期》和《摩登大聖》,低俗的時候可以在《霸凌女教師》《愛愛上雲端》放飛自我。但小珍就是個悍妞,戲裡戲外都是,比較甜不起來,但如果要她低俗、放蕩、扮惡女,絕對光芒萬丈,她是屬於《霸凌女教師》那個面向的卡麥蓉。只不過喜劇在院線市場基本上已經消亡沒落,小珍將來若要深化她的諧星戲胞,恐怕只能往串流發展,串流現在才是喜劇的新天地,或許她能像天王亞當山德勒那樣跳槽串流繼續當天王,成為 Netflix 喜劇的流量一哥。

(圖片來源:索尼影業)

熟悉小珍的影迷應該都知道,她是亞當麥凱(在轉型成劇情片導演之前)早期那些威爾法洛白爛喜劇的迷妹,還是那種會把《阿呆與阿瓜》貢在神桌上祭拜等級的迷妹,她甚至癡迷《阿呆與阿瓜》癡迷到主動報名客串第二集(只可惜後來被當時的經紀人擋掉),如今產後復出的她自開製片公司,專心籌拍自己想演的劇本,著實替她開心。雖非特別欣賞《珍愛硬起來》,但這片證明她是真有當諧星的優秀資質,絕對會想她繼續朝這方向演下去。

好萊塢新人輩出,年紀較輕的千黛亞、席妮史威妮、佛蘿倫絲普伊才是片廠爭相邀約的流量天后,同輩的也有瑪格羅比、史嘉蕾喬韓森、伊莉莎白歐森、蕾貝卡佛格森在跟她搶飯碗,年紀稍長的,也有凱特布蘭琪、瑞絲薇斯朋、潔西卡雀絲坦在分食那些獎季熱門題材,小珍或許真的該好好考慮一下,利用現在一線女星鮮少去接觸的喜劇類型,重新壯大自己近年因放緩腳步喘息、專心經營家庭而流失掉的群眾熱度。

結果寫著寫著,這篇大概只有前半段是真的在評電影,後半段直接全部變成在幫小珍做職涯規劃。


文:Joker


※本文為投稿文章非本站立場,內容如有疑慮請來信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