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專欄】《花月殺手》:有史柯西斯的重複、李奧納多的顛覆。拍得夠好,但還不是最好

(圖片來源:派拉蒙影業)

馬丁史柯西斯的「漫威主題樂園」評論,雖說已成私下跟朋友喇賽的玩笑素材,但大師畢竟是大師,每出一部新作就像影壇大拜拜,再怎麼說當然還是要朝聖的,廣義來說,大家拍的都是 Cinema,但史柯西斯拍的,在我們心中總是佔有特殊的位置。然而或許是預設期望太高,反倒覺得《花月殺手》沒想像中那麼好,或者該說,它就是史柯西斯的穩定輸出,也有一些重複舊作的痕跡,所以整體而言沒太多驚喜就是。

《花月殺手》的某些特徵,依然與史柯西斯的黑幫片、犯罪片一脈相承,同樣是關於一個男人被吸收進一片不法之域,受權力與財富薰誘的他,靠著骯髒勾當打下江山,但最後仍難逃司法追捕,失去了資產,也拆散了家庭。我相信史柯西斯不是特意想延續什麼,只是他剛好自然而然地會受這種型態的故事吸引,或者會不由自主透過相似的渠道去「理解」手上的題材,他不見得會意識到自己正在這樣做,也不見得是有意識地在決定要這麼做,但他就是常會不知不覺被自己、或長年合作夥伴的思路,引導到雷同的方向。

(圖片來源:派拉蒙影業)

但《花月殺手》同時也是這種史柯西斯電影套路的微改造版本,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出演這類角色的時候,其形象多半被塑造成聰敏自信、抑或野心勃勃(如《神鬼交鋒》《紐約黑幫》《華爾街之狼》),但在這裡則相反。李奧也是常受某種特定角色吸引,他喜歡扮演「從成功走向落敗的創業家」,無論那些角色創的是什麼業,他們的人生總有些類似的軌跡,而對李奧來說,他們軌跡裡所夾雜的悲劇性和自我毀滅傾向,正宛如是一種能為他樹立偉大電影明星的形象。

李奧是個特別傳統的當代電影明星,而且我認為他是有意識地想要塑造這點,他對劇本不只是一般的挑,他還特別愛挑時代劇,特別愛挑具有古典明星氣質的角色來演,他的外型不算特別古典,但他崇尚任何形式上的古典,他著迷老派的電影製作,著迷和老派的電影人合作,更著迷於扮演具備老派雄性氣質的角色,但他喜歡的老派,不是陽剛、英雄化的那面,而是陽剛背後的脆弱、悲劇、道德掙扎,那些是他一向最偏好挖掘的。

(圖片來源:派拉蒙影業)

但在《花月殺手》,他對脆弱的挖掘,或許是他迄今為止最深入的,因為他嘗試的,是個難得完全依附於他人生存的角色,厄尼斯特依附於富裕的舅舅和妻子,事業上沒有自主,思想上更難以自主,幾近全然受人擺佈。李奧難得挑戰易受操弄、不擅長動腦、行為極其軟弱的性格,有時你甚至會覺得,他實在笨到不可思議。你完全能理解李奧當初為何要求修改劇本,將重心從 FBI 探員轉移到厄尼斯特,真正的戲是在厄尼斯特身上,他承擔著最劇烈的天人交戰。

《花月殺手》對史柯西斯電影套路的另一種微改造,則是主角的妻子有比以往更多的發揮,近乎和丈夫達到平起平坐的程度。史柯西斯的犯罪電影(或傳記電影)的主角妻子,多數時候跟 trophy wife 沒啥區別,她們的功能主要就是跟老公吵架,為了小三吵,為了吸毒吵,為了丈夫常不在家而吵,功能很單純。但莫莉這角色不然,她有很多來自家族的悲痛要消化,她有仇要報,有孩子得護,有自己的健康要顧,她是有自己的故事的。

(圖片來源:派拉蒙影業)

《花月殺手》難掩史柯西斯式的重複,但角色間的 dynamic 又有些許微妙的變化,觀看起來既熟悉,也帶點新鮮感。但我最終沒對這故事著迷的原因,是在於它本質上是會自帶懸念氣氛的驚悚片,但史柯西斯卻拒絕玩弄懸念,因為很顯然,這樣會像是在消費歷史傷痕、殘忍將其娛樂化,所以勞勃狄尼洛背地裡搞啥把戲,你都清清楚楚,全片就只是平鋪直敘的史實導讀。然而諷刺的是,史柯西斯也說過,他當初也同意想改劇本的其一因素就是,從 FBI 視角切入的話,誰善誰惡會過於一目瞭然,毫無神秘感,可是他現在這樣拍,其實也很一目瞭然。

史柯西斯曾說,《花月殺手》的節奏有參考《仲夏魘》這類節奏偏慢的恐怖片,事實上,《花月殺手》的情節確實也像《仲夏魘》這類邪教色彩的恐怖片,或者也可說,它是美洲原住民版的《天外魔花》《逃出絕命鎮》,這些電影同樣都在敘述某一個種族在逐步侵佔另一個種族(的肉體、財富或地盤)。如果《花月殺手》拍得更趨「類型化」、更願意玩弄懸念一些,戲劇效果會更加可觀,其中一種做法,就是改以莫莉為主視角,讓觀眾跟她一起受騙,一起被比爾和厄尼斯特給欺騙。

(圖片來源:派拉蒙影業)

如果莫莉是主角,她某種程度上就成了恐怖片裡的 final girl,因為她是姊妹裡唯一活下來的,也是唯一有機會在白人的陰謀被揭發之後,還能當面質問他們的。如果從莫莉出發,電影便能更深入著墨她對丈夫的愛,將「禿鷹環伺」的恐懼和噁心氛圍體現得更具沉浸感,我們能更直接地從她的觀點感受到白人對他們的覬覦、制約、以及難以判別丈夫是好是壞的不確定性,因為如此一來,觀眾就會跟她一樣,不清楚白人背後的全部計劃,要直到制裁降臨,我們才會通盤知曉。

當然,以莫莉為主角的話,勢必得冒著一不小心會把電影拍得太娛樂化的風險,但要迴避這種結果的成功率,其實也不至於太低。但我明白,若莫莉真是主角,票房會更難賣,一來扮演她的莉莉葛萊史東幾乎不具知名度,二來即使仍有狄卡皮歐參演,退居配角後的市場吸引力多少還是會減損,投資方也更不太可能願意投這兩億美元成本下去。但就現有成品而論,能將純粹的史實導讀拍得深具韻味,固然也是有其厲害之處。史柯西斯沒想混淆你哪個白人才是壞蛋,你從一開始就清楚每個白人都是壞蛋。他盡可能忠於史實,也盡可能不利用(或竄改)史實去製造懸疑性。他想尊重這段歷史,而他也已經算很不易地在貫徹尊重的範疇裡,兼顧高度的觀賞價值。

(圖片來源:派拉蒙影業)

PS:全片最吸引我的,是羅比羅伯森的配樂,感覺得出他和史柯西斯一樣,有盡量克制,不希望將音樂編得太煽情,但有某幾首,終究流竄著藏不住的酷勁,而我愛死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則是李奧表現軟弱、無辜和愚笨的演法,因為他想出來的演法,看起來就像是在瘋狂模仿勞勃狄尼洛的指標性下巴和上抿的嘴唇。很多喜劇演員模仿狄尼洛的時候都會特別揣摩下嘴唇,畢竟那就是精髓之一,而每當李奧的下嘴唇往上抿,我的腦海總會浮現一長串以前看過的狄尼洛模仿秀,然後就出戲了 XD


文:Joker

※本文為投稿文章非本站立場,內容如有疑慮請來信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