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星人夢想與技術的結晶:鋼彈模型是也~~(機械內構篇)



大家好,玩具人不能不認識的鋼彈專題又來啦!~(握拳)

首先要跟大家道歉一下。由於鋼普拉的世界實在是太深奧了(推眼鏡),一開始本來想要一次講完的,沒想到小編認真做了功課之後,發現一回根本講不完,所以上次想說,先來個《藍星人夢想與技術的結晶:鋼彈模型是也~~(前篇)》好了!既然有了前篇,那後篇呢~~後篇呢~~後篇呢~~~(回音)

全台灣2,300 萬正在熱烈期待「後篇」的讀者朋友們~~~對不起~~要讓大家失望了。(跪)都是小編不好,不知天高地厚,太小看鋼普拉了。(鼻涕淚)甭說分兩回了,就算分十回都不一定講得清楚!因此,小編只好食言而肥。接下來,我將把鋼普拉再細分成幾個專題來談。什麼?你說小編要如何謝罪?這這這,那就罰我這個月薪水全部拿來買鋼普拉好了XD 。(其實早就透支了XD)

正式開始之前,照慣例要跑一下野馬,先來報一下好康給各位!~(什麼時候有這個慣例的?XD)那就是 ── 鋼彈機械設定之父「大河原邦男」要來台灣了喔!有興趣的朋友請上《2014第15屆漫畫博覽會》搜尋相關內容吧!~
http://www.ccpa.org.tw/comic/news020.php



另外再宣布一個好消息,那就是《鋼彈創鬥者》將要推出第二季了!~ 好期待啊!!!:D


言歸正傳開始吧!~ 上次講到了1990 年,為了慶祝鋼普拉發售10 週年,BANDAI 集結了當時最先進的制模技術,包括連動球型關節、免上膠卡準、多色成型技術、透明特效零件、以及可變式系統...等等,開創出全新的HG(High Grade)系列,帶領鋼普拉來到了一個全新的紀元... 不知道各位眼尖的讀者有沒有注意到,其實小編在最後預留了一個伏筆,有一件超級重要的事一直hold 到最後沒有講。

▼ 讓我們再回顧一下,上次文章的最後一段有這麼一張圖。


猜到這次的主題了嗎?其實不用猜,標題都已經說了啦~ 這次我們要與各位鋼普拉迷們聊一聊《機械內構篇》。

機械,可是男人的終極浪漫啊~。(撥瀏海)舉凡重型機車、超跑、火車、坦克、戰鬥機、戰艦、工業用重機械,不用解釋,只要看一眼就會深深著迷,就像女生看見甜食一樣,掌聲加尖叫~~ 愛到深處想掏錢~~ 為什麼有人花百萬買一只高級名錶?為什麼有人花千萬買一台藍寶堅尼?“浪漫”是無需解釋的!

機械就是男人的信仰、男人的愛、男人的終極美學。就像跑車,只要打開引擎蓋──連桿、曲軸、齒輪、彈簧、管路,精密複雜的機械裝置,那種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致命吸引力,只要是男人都很難抗拒,尤其是巨大機器人,光是想像一下坐進駕駛艙的感覺,都會讓人high 到上青天啊~~

▼ 以RG版1/144 RX-78-2鋼彈為主體改造的白色基地格納庫場景,除了背景、機械手臂和人物等細節做得栩栩如生之外,鋼彈外裝甲打開,露出內部精密複雜的機械零件,更呈現出一種無可比擬的真實感。



1979 年登場的初代鋼彈,動畫技術還相當原始,不足以表現複雜的機械結構。為了作畫方便,MS 的造型與線條非常簡單,連邦軍的MS 方方正正,吉翁軍的MS 圓滾滾,沒有太多結構或色塊,連小朋友都可以畫得出來。

然而,隨著鋼普拉深受青少年以上階層的喜愛之後,對於機械設定也越來越講究,尤其是對於軍武模型玩家來說,不但追求外型的塗裝質感,更會進一步講究細部機械結構。不夠的部分,拿想像力來補,自己改造出屬於自己原創的細節表現。這也是製作鋼彈模型的趣味之一。

▼ 1981年5月發行、被鋼彈模型迷奉為必讀教科書的《HOW TO BUILD GUNDAM2》,封面便是外裝甲打開,透出精密內構的RX-78-2 鋼彈。


舉個例子來說,薩克的單眼,隱藏在那個圓滾滾的光頭下面,究竟有著什麼樣複雜的機械結構?一直都是當時鋼彈迷討論的焦點。而鋼彈胸前的進氣口、核心戰機和噴射背包,裡面的祕密都是大家想知道的。於是,當時便有許多模型家開始以表現MS內構外露的機械做為改造重點,而包括大河原邦男等機械設計師也開始為MS的局部細節和機械內骨架做進一步的設定與補完。

▼ 1981年11月,為了回應模型迷對於MS 內構的好奇心,以鏤空外裝甲透視機械的1/72 Mechanic Model 系列終於誕生。共推出RX-78-2 鋼彈與夏亞紅薩克兩組


▼ Mechanic Model系列還有一個賣點,便是機械內構中包括眼睛、前襠、膝蓋等多處以微型燈泡(當時LED還沒發明出來)來表現的發光機制,更為MS增加了幾分高科技的機能感。



▼ 有趣的是,這種鏤空透視圖的表現方式,其實是來自當時最紅的超人力霸王的怪獸大圖鑑;而進一步追根究柢的話,還可以追溯到保健室的人體解剖模型。仔細看的話,是不是真的有點幾分相像呢? 這滿滿細節的透視表現,可適足以讓人看上許久,忘了時間啊!~


這些精密的機械內構,讓原本線條簡單的MS,突然變得複雜無比。各位讀者想像一下,在那看不見的厚重裝甲之下,有著動力源源不絕的核融合引擎在澎湃地運轉著,而像是油壓連桿、步進馬達... 等等各種連名字都叫不出來、或是名字太饒舌複雜,念到一半會咬到舌頭的機械裝置,正推動著幾十噸重鋼鐵般的超合金零件,做出像人類一樣精巧細緻的各種動作。這些不可思議的組合,正是激發無窮想像力的泉源,也是讓真正熱愛機械的熱血男兒們為之瘋狂著迷的精髓!~

▼ 吉翁尼克公司(ZEONIC,ジオニック)因應吉翁公國國防省提出在「米諾夫斯基粒散佈的下新型高性能兵器」的要求下,所研究開發出的巨大人型兵器ZI-XA3,最後在國防省的編訂下,改名為「MS-01」。


隨著鋼普拉的發展及動畫技術的進步,MS內骨架的概念也逐漸融入正史作品之中,例如1988年登場的《機動戰士鋼彈 逆襲的夏亞》,作畫密度之高,從劇中各種MS、船艦、建築物與載具的細膩設定便可一窺究竟。而劇中RX-93 ν鋼彈初登場的時候,便是以組裝半完成的整備型態登場,精密的機械內構一覽無遺~ 也吊了每位粉絲的胃口...

▼ 《機動戰士鋼彈 逆襲的夏亞》中的RX-93 ν鋼彈,是動畫中首次出現精密內構的描寫,可見製作團隊在電影版上投注的心力,這細製的程度可不是一般電視動畫所能比擬的。



▼ 1988年10月推出的1/100 RX-93 ν鋼彈,首次採用了亞鉛合金做為內骨架,算是一個劃時代的嘗試。


▼ MG 1/100 RX-93 ν鋼彈Ver. Ka,這是2013年GBWC「鋼彈模型製作家全球盃」公開組冠軍作品, 以大量機械細節的改造表現為ν鋼彈營造出巨大感與真實感。

話說回來,各位玩具人今年想不想參加,試試自己的身手與創意呢? 快來報名《鋼彈模型製作家全球盃2014》吧!活動網址:http://www.g-world.com.tw/special/gbwc/


▼ MG 1/100 RX-93 ν鋼彈Ver. Ka 的骨架中含有透明螢光綠色的精神感應框架(Psycho Frame),裂甲的設計,更能展現機構內骨架的複雜細節。



另一個高密度的作品則是1989 年的《鋼彈前哨戰》,這是一部以情境模型為插圖的鋼彈系列小說作品,於模型月刊「Model Graphix」上連載。這也是首次以鋼彈模型為主軸所做出的企畫。為了做出更加具有真實感的模型,特別請來技術高超的機械設計師與模型師發表他們的原創作品。

例如擔任主設計師的カトキハジメ(Katoki Hajime),以及負責部分設計的明貴美加,都以寫實感超強的設計,深化了鋼彈的世界觀。在他們的筆下,機械內構呼之欲出,和外裝甲的邊界已經越來越模糊,尤其是變形機構的設計,更巧妙地融入外部造型之中,渾然成為一體了。 這些大幅強化、更加寫實的細節讓每一位鋼普拉粉絲們都大呼過癮!~

▼ 由於不需考慮動畫表現,《鋼彈前哨戰》在設計上可以不受拘束,無論是超厚重的武器與裝備、光學迷彩塗裝、甚至精密到不可思議的變形機構,都能夠自由揮灑,也為鋼彈模型的發展開創了新的一頁,成為鋼普拉發展史上相當重要的一個里程碑。


▼ MG MSA-0011[Ext] Ex-S 鋼彈,是鋼普拉發展史上的一個高峰,變形機構本身已經複雜到令人嘆為觀止,同時又披掛各種重型裝備與武器,造型比例上更是帥到一個頂點。


從1979 年的初代鋼彈動畫,到1989 年的《鋼彈前哨彈》,這10 年的發展,看得出MS 機體在設計概念上有著顯著的進步,從原本線條簡單的卡通化角色,一步一步朝著兼具寫實與科幻的現代兵器的方向進化。 除了造型上的大幅提昇之外,鋼普拉技術的進化也絲毫一刻不容怠慢。除了上回提到了各種創新技術之外,我們這次的焦點主題:「機械內構技術」,也因此開始了飛躍性的發展。

系統射出成型(システムインジェクション)

在介紹「機械內構」之前,請容小編再回顧一下我們上次提到的「多色成形技術」。多色成形,是指在同一模具上,以不同顏色的塑料分別射出,最後在同一片框架上形成多色模型。這個技術於1983 年問世,最早是以多重區塊的方式成形,不同顏色的區塊之間以一個球型卡扣連結在一起,即使有誤差也不影響個別零件的成色。

▼ 以HG 1/144 鋼彈30 週年紀念版為例,在這一片框架上,便規劃了紅、黑、藍、黃四種不同顏色的區塊,而區塊與區塊之間,則以球型卡扣結合在一起。互相不干擾。



這項技術,到了1988年有了重大突破。可以將不同顏色的塑料注入同一塊零件上,這項技術稱之為「系統射出成型」(System Injection,システムインジェクション),也就是透過不同的射出系統,最後將各種顏色的塑料集結在一片零件上成型。不過,這項技術最早並不是運用在鋼普拉上,而是用在《鐵甲戰記威龍》(機甲戦記ドラグナー)的主角機龍騎兵D-1。

首次運用在鋼普拉,則是從HG 第一彈,也就是前面所說的,鋼彈10 週年的驚世之作、目前已絕版的HG 1/144 RX-78-2 鋼彈。可見,這件作品的確是集合了當時所有尖端科技於一身。

▼ 系統多色成型技術的高峰型是從1991 年到1995 年,因為開發成本與模具耐用度的考量,後來便逐漸被細部分件的方式取而代之。目前這項技術已逐漸成為絕響了。

圖為1993 年9 月推出的HG 1/100 V2 鋼彈,可以看到在光之翼、腳盤和胸部等零件都是採用系統多色成型,而眼窩和胸口等難度很高的細部分色也做得相當徹底。只要上個墨線就有很高的完成度了。


▼ 系統多色成型技術的另一個高峰,則是BB戰士系列的新世大將軍、不只是多色成型,包括性質不同的透明塑料,也能同時在一個零件上一併成型,營造出層次豐富的華麗感。


以上好像都在講多色成型,是不是有點離題了啊?這次的主題不是機械內構嗎?別急別急,只要瞭解了「系統射出成型」的原理,以下這項技術很容易就清楚明白了。

可動機械內骨架(Movable System Joint)

機械內構在視覺上有著迷人的吸引力,能夠具像化地勾勒出鋼裝甲之下的精密真實感與複雜機能性。然而,光是造型好看還不夠,如果能夠真正像是機械骨架一般,具備穩固的支撐力,同時又能透過多重關節設計,做出各種靈活巧妙的動作,那就太棒了~

這正是鋼普拉下一個世代的進化重點。鋼彈有了皮、有了肉,還要幫他長出骨架來,才能變成一個真正的男人XD!(挺腰)而這個進化,也讓鋼彈從模型玩具,升格成為結合了設計與科技的現代工業化產物。

▼ 古夫,這和薩克不一樣啊。但,脫光光了之後,各位玩具人還能分辨的出來嗎?



▼ 新吉翁的強化人專用機AMX-015 蓋馬克,全身各處裝了一大堆Mega 粒子砲、光束砲和光束加農砲,背上還揹了兩座子母浮游圓錐砲,根本就是移動式砲台,可惜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鋼普拉推出。為什麼呢?~(拍桌)


▼ 擁有核彈火箭砲的RX-78GP02A Physalis,份量在歷代鋼彈中算是數一數二的。孔武有力的機械內構也讓人看得大呼過癮。這充滿霸氣的帥氣造型,可是許多鋼普拉迷的最愛啊!~


可動機械內骨架(Movable System Joint),簡稱為MS Joint,他的技術基礎和系統多色成型是一樣的,也就是利用分次射出,將多重結構在同一片零件上成型,能夠以連桿或球型關節的方式,製作出一體成型的可動骨架。這項技術最早出現在1986年,運用在科幻軍事動畫「Spiral Zone」的系列玩具中,使用內藏可動關節的人型素體,大幅簡化了製作與組裝的過程,並具有很高的可動度。

▼ 將兩種以上不同材質的塑料在同一框架上成型,切割下來便是完整的可動機械內骨架系統,製作相當方便,和過去以PE軟膠關節的結構相比,可動度更向上提升了一階。



▼ 1986年首次採用系統射出成型技術做出可動骨架的Spiral Zone人型素體,高可動度和簡化製程是這項技術的優勢。


▼ Spiral Zone 人偶比例大約是1:12,也就是6 吋左右。布製的軍服和豐富的武器裝備,可玩度相當高,並且可以搭配一系列火力強大的載具,和GI-Joe 的玩法很類似。不過,這一系列現在已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之中了...。(遠目)


最早採用MS Joint 技術的鋼普拉,是1989年10月的「モビルスーツ戦国伝」系列,也就是1/144真實比例的BB戰士武者鋼彈。很可惜的是,當時只推出了武者頑駄無、武者頑駄無摩亞屈、武者仁宇頑駄無三人組,後來就沒下文了。這怎麼能這樣啦!~~至少也該把武者七人眾或五人眾出完吧!啊!!!~~把我的武者精太還給我~~~我的武者駄舞留精太啊~~~(滿地打滾)

▼ モビルスーツ戦国伝系列共推出三組,MS Joint 以特殊包裝呈現,加上當時率先採用的電鍍零件、布旗(不過是用紙做的,要從說明書上剪下來)和亮晶晶貼紙等等,豪華的材質表現,處處充滿驚喜。由於後來一直沒有再版,至今依然是許多五、六年級玩家心目中的夢幻逸品。



▼ 日本玩家將當年的武者仁宇和HGUC RX-93 ν 鋼彈摻在一起,做成撒尿牛丸 武者ν 鋼彈,也算是圓了一個兒時的夢!


▼ 當年的武者頑駄無經過カトキハジメ 重新設計之後,搖身一變成為「真武者鋼彈」,重新在電玩《鋼彈無雙》中以隱藏角色登場,甚至後來也推出了超豪華的MG 版本,成為了一款賣翻天的暢銷傑作,不論走到哪裡,每一間玩具店都有賣,就知道這套有多麼夯。


前文所提到的鋼彈10 週年HG 1/144 鋼彈系列,採用的則是改良版的MS Joint2,也就是第二代可動內骨架,雖然說是第二代,但實際上卻是簡化得更容易製作組裝,滑套式的關節設計,後來也發展出機械活塞系統,大量使用在後來的MG(Master Grade)與PG(Perfect Grade)系列之中。

▼ 1990 年推出的HG 系列鋼彈是個劃時代的進化,內骨架採用的是第二代MS Joint 技術,比第一代更容易製作組裝,可動度也更加靈活。 可說是讓鋼普拉變的更加好玩的重大發展。



機械內骨架的誕生,讓鋼彈模型的製作過程更加簡化,可動度也提升不少。而進一步,便是將工業設計的概念導入機械骨架的結構與機能之中,讓機械骨架不只是曖曖內含光,而且還能夠大方地走到伸展台前。首次導入這個概念的作品,就是1991 年8 月發表的1/60 鋼彈F91。這款作品由於尺寸較大,能夠在細節上表現的更加複雜精緻。特別是內骨架的部分,基本上就是以近乎完成品的狀態直接發售,玩家只要將外裝甲裝上去就完成了。

▼ 1/60 鋼彈F91 的機械內骨架,是首次採用ABS 這種硬質塑膠的鋼普拉,強度比一般PS 塑膠更高,在精密度方面的表現也更為出色。


▼ 1/60 鋼彈F91 可以看到許多複雜的機關設計,例如可開啟式的駕駛艙門、面罩、噴射器外裝甲、可展開的散熱片等等,並且還附了男、女主角西布克和賽西莉的等比例人偶。這些概念後來更進一步運用在MG 系列模型上。


除了大尺寸的複雜化之外,小尺寸的精緻化、高可動和製程簡化則是下一個重點了~ 1993 年的V鋼彈系列中導入了V骨架(Vフレーム)系統,這是全系列都通用的內部骨架,組裝起來可是又快又簡單!~

V 鋼彈系列開發出來的另一個技術則是「框架對組機構」,只要將框架從中對折成兩片,相對應位置的零件便能夠直接組合在一起,節省了尋找零件的時間。這種一體適用、規格化、標準化、簡單化的思考邏輯,正是現代工業設計的精神之一。

▼ 1993 年登場的V 鋼彈系列中,導入了V骨架系統,內構由PE 軟膠所構成,將多個球形關節做在同一個骨架零件上,組裝快速、可動性高。



▼ 具有許多球形關節的V骨架,構造上比MS Joint更簡單,但可動度卻更加靈活,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 HGUC V2 鋼彈,活動關節全部採用了新一代的PE 軟膠關節,結構更穩定,關節可動度更比1993 年的V 骨架版高上許多。


順帶一提,1994 年推出的Micro Gundam 系列,則是將BANDAI 自傲的系統射出成型技術發揮得淋漓盡致~ 在8公分大小的尺寸之中,以可動骨架及多色零件一體成型,算是企圖心非常大的一個系列。

▼ Micro Gundam 系列推出包括初代RX-78-2 鋼彈、V鋼彈、薩克,以及各種衍生型等等,全身高達11處可動,全部收集起來可以組一支軍隊了!!!



鋼普拉的發展到了1995年已經燦然大備,各項相關技術都已經傳便便等在那裡,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而已。東風是什麼呢?當然就是1995 年熱烈展開、集結所有技術之大成的MG 系列,再度把鋼普拉推向另一個顛峰。向上發展,還有無限探索完美境界的PG 系列,往下,則有精密無比的RG 系列。

不過,篇幅有限,再講下去又是個沒完沒了! 下次有機會再聊吧~ 以下推薦幾款在在機械內構的設計上比較特別的鋼普拉,各位玩具人有機會不妨來實際組裝,體會BANDAI 鋼普拉「骨子」裡的機械美學吧!

▼ RG 系列第16 彈水陸兩用MS 夏亞專用茲寇克,這是RG 系列第一次推出水中型MS,骨架採用進階型MS 關節(Advanced MS Joint),造型結構與鋼彈系或薩克系截然不同,適合巨蟹座的你。



▼ 逆A 鋼彈的對手機、基姆.金卡拉姆所搭乗的逆X 在MG 中登場。為了再現分離合體無死角攻撃、身體有9處分割構造。分離後各部位皆可自由變形。逆X 最具代表性的胸前「X 狀傷痕」也再現。背後機械骨架外露的表現,打破了傳統MS 設計的思維。適合思考方式與眾不同的你。


▼ 1/60 攻擊自由發光版(請注意這不是PG 喔),最大的特徵在於內置LED 的金黃色關節,在劇情設定上,這是利用「可變相轉移裝甲」(VPS 裝甲)保護骨架關節,當能量運行至最大值時,未能壓抑的負荷會以光的形式從裝甲間隙向外放射,綻放出金黃色的光輝。適合光芒萬丈、慶到抓不住的你。



▼ 攻擊鋼彈30 週年透明配色特別版,外裝甲以透明零件打造,可以像照X 光一樣,透視機械內骨骼的精密結構。適合個性光明磊落、不喜歡穿太多的你。



最後,以小編最愛的PG鋼彈MK2的整備場景做ending。在自己家中打造一座專屬的格納庫,相信一定是每個熱血男兒的終極夢想吧?~ 這希望在玩具人生之中,有機會能夠看到這樣精緻的作品零售啊!~


連續兩個禮拜,我們與各位玩具人分享了鋼普拉的技術發展與歷史秘辛,不曉得各位玩具人看的開不開心呢? 小編可是相當過癮啊!~ 想瞭解更多精彩的鋼彈專題,就請持續留意「玩具人」的鋼普拉特區!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