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月50-未來月球基地

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太空先鋒-登月50』特展作品
這次感謝科教館的邀請,製作未來月球基地的概念立體場景。
運用3D MAX設計製作未來基地的可能造型設備,之後列印輸出進行實體模型修補、上色與場景製作等等可能,呈現未來太空環境如何也可以透過3D列印方式建築基地的發展性。

未來設備多是屬於AI自動機械人為主,
由於登月運輸成本很大,所以各項月球設備需要透過可以組合,
共用的各項機械結構,將應用可能性發展到最大可能。

月球表面非常粗糙,地表破碎岩石銳利。
所以在輪子設計強調堅固、可自轉,並透過輔具支架協助平衡,
以符合月球惡劣環境下工作的可能。

月球含大量水資源,所以在能源部分可以以水為主。
搭配太陽能的資源,讓機械人設備可以長時間運作,設備包含滾動輪胎車台(磁力) / 掘土工具 / 3D列印等功能整合。
月球特殊礦產資源豐富(氦3進行氦聚變可作為核電站的能源),當開採成本比資源獲得更低時,這些設備就有可能成為未來發展可能。

在一開始的發想概念時,先多方收集各國太空機械設計參考。
用3D MAX建模、分模,後續規劃組裝3D列印,
結合石膏、保麗龍與鋁箔等方式整合出場景。

月球太空用3D列印機械人
月球缺乏建材,所以必須充分運用地表的材料進行基地建築,
大型的掘土機械滾輪可以快速挖掘砂土、整地、收集研磨等方式,
生產出可以提供3D建築列印的原料。

3D列印分模方式與機械組裝方式相同,
分為基礎輪台基座 / 3D列印機構 / AI引導觀測機構/掘土機構/輔助爪/輔助足
列印完元件剛好也可以進行各式組裝應用。

展示會場

※本文為投稿文章非本站立場,內容如有疑慮請來信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