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啦!動物森友會》博物館化石展示區-暗藏讓專業研究員都讚嘆的精采設計!貓頭鷹館長隨時都可能過勞死?


日本任天堂在 Nintendo Switch 主機上推出的大熱門遊戲《集合啦!動物森友會》(あつまれどうぶつの森),在 4 月 23 日更新後,一直到 6 月都會陸續推出季節性小活動,而隨著目前國際博物館日活動開跑,玩家可以在博物館將舉辦的「蓋章拉力賽」中收集蓋章,領取紀念獎勵。
而除了讓玩家島民們可以好好欣賞博物館內的展品,玩具人這次也帶來了《集合啦!動物森友會》博物館化石展示區的相關介紹~原來這座博物館可是暗藏著許多精彩的細節唷!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的博物館,可以收藏遊戲中捕捉到的昆蟲、魚類與化石等,整體建築和展示都十分氣派,館內的氣氛更是令人感覺就像真正的博物館一樣。而博物館裡的化石展示區,竟然真的與日本最大規模的綜合科學博物館-上野「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十分相似,無論是內部地板繪製的演化樹、展示的鄧氏魚與新翼魚化石等,都能在日本國立博物館的地球館中找到!因而引起日本玩家熱烈討論,甚至連國立科學博物館的館員稱讚好專業。
  
▼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的研究員在採訪的時候表示,國立科學博物館有60名研究者,而遊戲中的博物館館長-傅達,竟然獨自經營博物館,等於一隻貓頭鷹就做了60人份的工作,可以說是處在隨時都可能會過勞死的邊緣!相當令人佩服。

根據日本excite新聞報導,遊戲裡的博物館展示方式也很符合實際情況。走廊區域根據演化樹,前後排列是按照物種出現的順序-越前面展示的化石越古老;越深處展示的則是越接近現代。脊椎動物與非脊椎動物也會分邊展示:左邊為無脊椎動物、右手邊為脊椎動物。直接展示、有說明的標本或化石,代表已經滅絕的物種,而有玻璃罩罩住、沒有說明標示的則是現代仍存活的生物。

  
▼鄧氏魚和新翼魚化石都能在國立科學博物館看到,相當精緻還原!


▼遊戲內的棘螈(棘魚石螈)化石是國立科學博物館所沒有的收藏,讓研究員相當羨慕。

接著我們來到相當壯觀的恐龍廣場,這裡收藏了來自各個地質年代的恐龍、哺乳動物化石。場景中,水中生物被安排在最左側,右前方是逐漸演化為哺乳類的生物,剩下的則是在陸地、空中棲息的恐龍化石。

恐龍廣場的地板同樣繪製著多彩的演化樹,根據對比地研究員的考察,發現大部分的節點與分支數量都相當正確,真要說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就是翼龍的分支節點要再提前一點。不過他也提到,可能是因為製作演化樹的是身為鳥類的傅達,鳥類所認知的演化假說和人類不一樣也說不定。


恐龍化石區一樣設計相當考究,例如呈現蜷曲狀、充滿躍動感的恐龍化石,是為了重現學者認為牠們在捕食獵物時的動作。而將肉食的暴龍與草食的三角龍展示在同一區,則是因為有學說認為「暴龍會食用三角龍」,曾在三角龍的骨骼化石上發現疑似被暴龍啃咬的痕跡,因此國立科學博物館也採用了「兩方對峙」的展示法,以還原當時的生態。

▼ 國立科學博物館也將這兩隻在相同時代、相同地區被發現的「肉食代表」與「草食代表」放在一起展示。

  
▼ 至於恐龍廣場的生物是以什麼基準挑選呢?對比地研究員認為是各分類的「代表選手」,除了從以前到現在知名度都相當高的物種外,最近相當流行的「棘龍」也加入其中。


雖然現在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因為疫情影響而休館,但也推出了「館內 VR服務」,可以透過高畫質影像瀏覽館內的精彩收藏!有興趣的玩具人可以到「國立科學博物館VR體驗網站」虛擬踩點、與遊戲中畫面比對唷!
新聞來源:excite
更多你不知道的森友會小知識:
任粉也不知道的11個《動物森友會》冷知識!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挖掘這5位新訪客不為人知的秘密?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日本玩家搶先破解九尾市場奸商「狐利」出現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