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獲藏在真實歷史中的佛地魔分靈體

佛地魔大人小心翼翼地把他的靈魂分成了六份,妥善藏在不能透露的地方。哈利波特小說作者J. K. Rowling大人也同樣謹慎地隱藏她的小說靈感來源,從未公開透露支撐整個哈利波特宇宙的分靈體構想究竟從何而來。

經過十多年來粉絲上山下海探訪的結果,總算在三國時代的中國、中世紀的俄羅斯、甚至電玩遊戲巫師/Netflix電視劇獵魔士之中,找到了分靈體黑魔法的蛛絲馬跡......

▼鄧不利多校長和哈利波特上山下海尋找分靈體

從霍格華滋到三國時期的隨葬品

靈魂應該保持完整無缺,撕裂它是一種違逆,是違反自然的」霍格華滋魔藥學教授史拉轟說。

分靈體是哈利波特宇宙中一種黑巫師用來尋求長生不死的裝置。每一個分靈體中都藏著一個為了防止死亡而置入其中的靈魂。當一個巫師透過黑魔法把部分靈魂存在分靈體中時,巫師就無法被殺死。因為把靈魂分裂的方法必須以犯下謀殺另一個人的罪惡當成要件,等於是跟魔鬼簽訂契約換來自己的永生,所以史拉轟告誡湯姆瑞斗同學說這是極為邪惡的事,只有極少數的黑巫師會製造分靈體。

湯姆瑞斗同學後來做的事,已經是人盡皆知的(虛構)歷史。


「Horcrux」是作者J. K. Rowling自己發明的新字。有粉絲拆解出其字源是古英文hore crùz,意思大約是恐怖之瓶。台灣的繁體中文版翻譯成「分靈體」,中國的簡體中文版則翻譯成更接近上面那位粉絲拆解出來的字源原意——「魂瓶」。

很快就有西方的讀者發現「魂瓶」這個詞是中國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東西,而且製作魂瓶的人動機甚至和湯姆瑞斗小朋友的動機非常接近——求的正是永生不死。

魂瓶是流行在三國時期長江中下游地區墓葬中的隨葬品,前身是漢代的五聯罐。有些學者認為這種瓶子是代表真實世界中的穀倉(所以又被稱作「穀倉瓶」),但因為瓶身造型並不像穀倉,而更常見各種亭台樓閣意象的裝飾,所以另一種說法認為是它其實是用來代表死者亡靈的棲身之所,所以才被稱作裝靈魂的瓶子。

▼西晉時期的越窯神人樓閣紋青魂瓶

穀倉說的其中一個證據是:傳說中商朝末年的伯夷叔齊兄弟因為認為周武王伐紂大逆不道,所以立誓不食周粟,最後雙雙餓死。父老替他們安葬時把「五穀袋」放進墳墓裡,用以撫慰他們飢餓的亡魂,被認為是魂瓶的前身。

三國以後魂瓶的形式跟著民間信仰不斷變形,而更加表現出靈魂棲身之所的特質。從儒家的孝子哭喪等裝飾,演進到道教的四神仙人以及佛教的蓮花佛像等等元素,總結起來魂瓶代表的都是一種祈求美好來世的願望。

所以真實世界中的魂瓶終究與佛地魔大人的魂瓶有著善惡天秤兩端的極端差別:一種求的是美好安居的永生,另一種求的是恐怖怨念的永生。

▼《 Hellboy 地獄怪客:血后的崛起》中和Baba Yaga對話的藏鏡人就是不死惡魔科西切

殺不死的佛地魔與地獄怪客中的科西切

接著哈利波特粉絲意外地在去年重開機版的《 Hellboy 地獄怪客:血后的崛起》片尾彩蛋中找到了更明確的佛地魔身影:

該劇的主要反派Baba Yaga是俄羅斯傳說中的森林女巫,也是《神隱少女》湯婆婆角色的原型,同時John Wick的外號也是源自於這個人物的恐怖事蹟。《地獄怪客:血后的崛起》片尾彩蛋中,Baba Yaga正在跟觀眾看不到的另一個隱藏版角色抱怨她多麽痛恨地獄怪客,並當場提供對方一個殺死地獄怪客的懸賞條件:

「事成的話我會賞給你最夢寐以求的東西——我會讓你死得了!」

這個打算在下一集(如果會有的話)現身的角色是地獄怪客漫畫宇宙中的另一個經典反派——不死公爵科西切(Koschei the Deathless)。他跟Baba Yaga一樣是取材自俄羅斯民間傳說,在不同版本的民間故事中有時候會扮演Baba Yaga的伴侶或是兄妹之類的角色。
▼俄羅斯藝術家Viktor Vasnetsov(維克多· 瓦涅佐夫)所繪製的科西切

和湯姆瑞斗一樣的是,科西切年輕的時候因為害怕死亡而積極尋找隱藏靈魂的黑魔法,成功讓自己永遠也死不了。

不過和佛地魔切成六等份的切蛋糕策略不太一樣,民間故事中的科西切採用的是比較斯拉夫民族風的「俄羅斯娃娃」策略:他把自己的靈魂取出來藏在一根針頭裡,再把針頭藏在雞蛋裡,把雞蛋藏在鴨子的肚子裡,把鴨子藏在一隻兔子的身體裡,然後把兔子藏在箱子裡,把箱子埋在一座島上的一棵像樹底下。

乍看之下這個俄羅斯娃娃策略似乎有點笨,畢竟不用像哈利波特故事那樣翻山越嶺找六個分靈體,只要鎖定這棵樹的位置就可以一勞永逸。但科西切的計畫是:比方說你殺了兔子的時候,鴨子會逃跑;殺了鴨子的時候,雞蛋會逃跑(?);打破雞蛋的時候,針也會溜掉。所以對於一心想毀了針頭的鄧不利多校長來說,事情會有點棘手。

除非你採用像核彈之類不符合比例原則的毀滅性手段,否則很難真正殺死柯西切的不死靈魂。科西切傳說的寓意就在這個鄧不利多校長的兩難:

為了徹底消滅邪惡,你有時候會以毀了整個世界(以小島或是樹代表全世界)作為代價。所以就像整個自然界的運作一樣,邪惡或死亡是無可避免的存在。想要徹底消滅科西切只是一種天真的妄想。

有學者認為科西切的故事可能源自於斯拉夫傳說中的死亡之神,或是另外一個掌握冰凍魔法的巫師,可以用冰殺隨時取走任何人性命。(哈囉,Elsa是妳嗎?)

也有人認為科西切代表的就是自然力量。因為自然力量沒有絕對的善惡,所以和Baba Yaga一樣,科西切在不同版本的民間故事中有時候會扮演反派,有時候也會扮演正派的角色。

▼《The Witcher 3: Wild Hunt 巫師3:狂獵》中的狂獵王也是不死惡魔科西切的化身
誘拐少(男)女的佛地魔與獵魔士中的狂獵之王艾瑞汀

和佛地魔先生對於霍格華茲中學某男同學的莫名執念(因而經常入校騷擾)有點些微差別的是,俄羅斯傳說中的不死惡魔科西切喜歡誘拐少女。

雖然有時候科西切也會在比較浪漫的故事中用比較合法的手段贏得女子的歡心,但其他時候他會用巫術把少女變成青蛙或蛇之類的野生動物藉以誘捕她們,或是用來得太快的愛情龍捲風把她們拖著走。(哈囉,杰倫是你嗎?)

有趣的是,正是這種拐騙少女的違法行徑不小心透露了科西切的真實身世:

有一支在唐朝前後歸屬於西突厥汗國的草原民族被西方人稱作庫曼人/欽察人(13世紀被蒙古滅了之後變成欽察汗國)。11世紀之後這群遊牧民族西遷,佔據了西起烏克蘭草原、東至塔拉斯河流域的土地,因此很常與緊鄰的東羅馬帝國及基輔羅斯發生衝突。而基輔羅斯正是今日俄羅斯、烏克蘭、白羅斯的前身。學者認為不死惡魔科西切正是當年斯拉夫人和這些遊牧民族交手的經驗留下的真實記憶,經過口耳相傳的二創、三創加工產生出來的果實。因為對於信仰東正教的斯拉夫人來說,這些人就是野蠻的異教徒,所以會在口兒相傳之中不斷扭曲、不斷妖魔化人家的習俗。

故事中的「不死」元素可能來自於草原戰士驍勇善戰、難以為敵的戲劇化說法,而「誘拐少女」元素則是對於北亞遊牧民族很常見的掠奪婚形式的妖魔化說法。

突厥人經常用的護身符跟雞蛋一樣是圓形的,有時候裡頭還會放著經常被草原民族當成平安象徵的箭頭,和把靈魂藏在「雞蛋裡的針頭」的俄羅斯娃娃版設計非常神似。也就是說我們很可能終於在中世紀草原上找到了J. K. Rowling小心翼翼藏匿的分靈體。

12世紀真實存在的庫曼人領袖孔察可汗Khan Konchak被認為就是科西切的原型人物。因為中世紀歷史記載的不精確,他現身歷史紀錄的年代前後超過百年,極有可能可能就是佛地魔「不死」印象的源頭。

不死惡魔科西切曾作為反派,出現在俄國作曲家史特拉汶斯基的歌劇《火鳥》之中。而科西切的原型人物孔察可汗則出現在另外一個俄羅斯作曲家鮑羅汀的歌劇《伊果王子》之中。後者故事中孔察可汗的女兒和伊果王子的兒子聯姻的歷史故事,也看得出「誘拐少女」故事線被妖魔化之前的原貌。
▼《伊果王子》中,Khan Konchak的演出服裝設計圖


少為人知的是,和Netflix電視劇《Witcher 獵魔士》同樣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玩遊戲《Witcher 巫師》中其實也有出現孔察可汗/不死惡魔科西切的身影。

劇情中帶領狂獵集團的狂獵王Eredin艾瑞汀,靈感來源同樣也是源自於真實歷史中庫曼-欽察人領袖孔察可汗。而主要出沒在冬天並且被視為瘟疫與死亡預兆的狂獵部隊,也和科西切在俄羅斯傳說中作為死神化身或掌握冰凍自然力的巫師有七八分像。

在巫師獵魔士故事線中,狂獵王甚至也有多次誘拐少女的不良習性。《The Witcher 3: Wild Hunt 巫師3:狂獵》的基本劇情就是傑洛特到處尋找被狂獵王擄走的養女希里。於是那個不能說出名字的人再度不小心洩漏自己的行跡。

「哈囉,佛地魔大人是你嗎?」傑洛特問。

▼對霍格華滋中學男同學有不明偏執的佛地魔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