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穢退去──《神隱少女》的千尋與河神

污穢退去──《神隱少女》的千尋與河神

  《神隱少女》於2001年7月20日在日本上映,事隔近二十年,魅力仍舊不減,早已列入經典動畫之林。

  宮崎駿的作品,不少主題圍繞人與自然的關係;隨著民眾的環保意識日益彰顯,容易令人再度聯想這部經典。以《神隱少女》為例──特別是劇中「腐爛神」到「湯屋」洗澡這段情節。

  河神被誤認為腐爛神,這是絕大的諷刺。由「白」變「黑」、從動作敏捷到步履蹣跚,很明顯河神不再是河神,本是洗滌的卻變成被洗滌的,供給別人的卻變成需要別人的救贖。祂在下大雨時出場,混濁壅腫的形象,雨水伴隨身上泥淖夾雜而下,淚水似乎也摻雜其中。又彷彿看見化膿的鏡頭,發生惡臭,叫人退避三舍。總而言之,河神被污染的十分嚴重,導致所有人都認定祂是腐爛神。甚至連經驗老到的湯婆婆也被蒙蔽。河神的本質已從目前外觀定調,並失去其該有的純潔與活力。

   宮崎駿導演企圖告訴我們一項重要訊息:河神必須經由到「湯屋」洗澡才得以獲得救贖。河神被污染,也要因水才得以清潔。並且十歲的千尋在此扮演關鍵角色。

  千尋首先發現河神身上那根「刺」,原來那是自行車的把手(可見河川污染多麼誇張);但所有人都看不見河川已遭污染(或某種程度上的「視而不見」),卻由一位十歲的小女孩察覺,河神「正名」的情節由千尋發起,把希望放在主角──一位十歲小女孩身上,用孩童的純潔心靈喚回河神的純潔身影。

  因腐爛神身上容不下任何物品,因物品終將被腐化且毫無殘留,至此湯婆婆已意識到那不是腐爛神。然而,河神因受廢棄物壓傷太過嚴重,需要「湯屋」上上下下全體人員齊心努力,也意謂環境保護不是一人一家之事,而是全體人類必須同心協力方能有成。

  有趣的是:千尋最後補上一道程度──疏通源頭。從一開始的touch、中間的hold(也有玲與大家的幫忙)到最後的pull(像釣魚用的器具),千尋始終都是關鍵角色。走在最前頭且鍥而不舍,參與所有過程。我想,開始與結束能夠一以貫之,都是人們最常忽略的吧!

  後來,千尋被河神的水包圍(濁水已變清水),千尋回想之前掉入琥珀川,也曾經歴到清澈的河流。那是千尋小時候曾受過的救命之恩,現在則是她對河神的救贖了,在在彰顯人與大自然必須互助互惠的理念。只不過,畫面中的「湯屋」夥伴,大家仍舊只注意河神留下的砂金,卻不曾思考為何會有這麼多的廢棄物堆積在河神身上,確是一幕諷刺鮮明的場景。

  《神隱少女》透過河神洗滌以凸顯當中的內涵。這種看似平常卻深含寓意的表達方式,或許《神隱少女》成為百看不厭的作品就在於此。



※本文為投稿文章非本站立場,內容如有疑慮請來信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