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專欄】《木偶奇遇記》:味同嚼蠟的真人化,空虛無魂的敷衍翻拍

(圖片來源:迪士尼影業)

(內文涉及劇透,請慎讀)

作為迪士尼旗下標誌性 IP 的全新翻拍,真人版《木偶奇遇記》事前並無累積起夠大的討論度,它唯一稱得上具有討論度的話題,是某些觀眾對藍仙女黑人選角的反感,除此之外,在欠缺院線規格的大型宣傳造勢下,《木偶奇遇記》實在難以扭轉其他觀眾近年對迪士尼真人化電影的疲倦與信心缺缺。而毫無意外地,真人版《木偶奇遇記》確實也沒有顛覆大眾的低期望,它無疑是迪士尼真人化系列的後段班作品之一,其枯燥之程度相當於 2019 版《獅子王》與 2017 版《美女與野獸》。

勞勃辛密克斯似乎是《木偶奇遇記》的合理執掌人選,他與迪士尼合作過《威探闖通關》《聖誕夜怪譚》,對奇幻題材不陌生,也導過較偏兒童取向的翻拍片。但多年來,辛密克斯似乎有個魔咒,只要他跑去拍電腦特效爆多、或是主打動態捕捉的半真人半動畫,那片就會很雷,有時是特效假到很雷(《北極特快車》),有時是劇情虛弱到很雷(《女巫們》),而同樣難逃這股魔咒的《木偶奇遇記》偏向後者。

(圖片來源:迪士尼影業)

一如迪士尼常見的貫用策略,這版真人化兜售的噱頭同樣是「還原」而非「新意」,這點從幾乎原封不動的皮諾丘造型就能見其端倪。當然,它還是有追加一些自家動畫版沒有提及的人物背景設定、新增一些動畫版沒出現過的新配角,某些轉折和前後因果也有刻意做點變化,例如藍仙女登場的戲份就被砍到只剩一場戲,這是為了減少皮諾丘得到的幫助,使他更加主動憑自己的領悟獲得成長。不過這個修改對劇情的加分很有限,因為藍仙女在原版出場的時間本來就很短,提供的協助也不算太多。這雖是不錯的想法,但充其量只是極小的微調,並非什麼多大的成就。

此外,新增的配角還很工具,而且他們負責執行的任務和須要達成的戲劇功能,也只不過是其它既有角色在原版動畫裡已經做過的事情,差別只在於這些新配角把事情搶過去做而已。我猜想,編導和迪士尼純粹是想藉此圖點新鮮感,所以才決定多拐幾個彎講故事,避免讓電影和動畫版太相近,但這意義其實不大,是很硬要、為改而改的同中求異。不過話又說回來,這整部片從一開始就是為拍而拍的產物嘛,那麼會出現無意義的為改而改,好像也說得通。

(圖片來源:迪士尼影業)

不免俗地,真人版自然也大量援引原版動畫的台詞與橋段,這用意或許是為了致敬舊作或勾起懷舊之情,但經過這麼多部真人化的洗禮之後,此款老招數觀眾早就麻痺,如果沒有適當、且節制地安放懷舊哏,那麼觀眾如今看到這類氾濫成災的元素,恐怕好一些人只會覺得「很煩」「夠了沒?」「收斂點行不行?」於是,《木偶奇遇記》就這樣落入情懷賣不動、新意也做不足的境地,極度尷尬,頻頻讓人提不起勁。

我喜歡這版最後沒將皮諾丘變成真人男孩,只要他有學到做人處世基本觀念、具備情感表達能力,就足夠資格稱得上人類、證明他有靈魂,無須再進而改變他的外在,至於是否真有化為真正的肉身,電影則將其解釋成那是後續人們的謠傳,以留白的意境供觀眾自行想像。縱使我的確喜歡如此收尾,但這企圖做出一點翻轉的結論仍無法提升整部片的高度,不足以遮掩本片大多時候的空虛和無趣,畢竟這番結論也不是真的說多麼顛覆,皮諾丘再怎麼樣也只不過是從真正的真人男孩變成「比喻上」的真人男孩,除了這點,結局的其它部分沒什麼大更動,和原版動畫並無決定性的差異。有些平庸乏味的電影,能靠足夠勁爆的結局翻盤衝高分數,但《木偶奇遇記》並不是那種電影。

PS:本片前半段安插了不少迪士尼彩蛋、打破第四道牆的笑點,但是與電影本身的調性對比,好像不是很匹配,總覺得那些東西應該更適合出現在充滿自嘲和後設風格的《救難小福星》電影版,而非《木偶奇遇記》XD


文:Joker

※本文為投稿文章非本站立場,內容如有疑慮請來信告知